沙瑞金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很干脆地肯定了:“有这个考虑。京海现在群龙无首,吴文轩同志临时主持市委工作,政府这边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去稳住局面,同时推动像海上风电这样的重大项目落地。
苏哲同志去,很合适。而且,有些工作,由他出面协调,或许会比别人更容易一些。”
他话没说透,但意思已经明明白白——就是要用苏哲这层关系,去影响项目归属。
李达康立刻想到了避嫌的问题,这是组织原则。
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书记,这个想法是很好。苏哲同志的能力也绝对足够。
但是,他和刘萍主任毕竟是母子关系。由他主政地方,再去争取由他母亲负责的关键项目,这是不是不太合适?容易授人以柄啊。”
他说话很注意分寸,点出问题,但没有直接反对。
沙瑞金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轻笑了一声,那笑声里带着点李达康熟悉的、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
“达康,你也是老同志了。有些事,民不举官不究。只要事情做得漂亮,程序上过得去,最终项目真能落在汉东,带动发展,造福百姓,这就是最大的政绩,谁又能说什么?
这种事情,说少不少。你看看周围,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政绩就是比同龄人突出,提拔就是快?你真以为全是靠他们自己赤手空拳打拼出来的?
背后没有父辈、家族的资源加持?不可能的。咱们得现实点。这些子弟下来,是来历练的,是来积累资本和经验的,不是真来过苦日子,更不是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
有现成的桥,为什么非要摸着石头过河?关键是,桥要用对地方,人要确实有能力把事办成。苏哲,我看就行。”
这一番话说得直白甚至有些刺耳,李达康听着,心里忽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复杂。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想起欧阳菁,想起远在国外的女儿,想起自己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扑在工作上,换来一个“工作狂”、“无情”的名声,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快成天煞孤星了。
而有些人,却可以如此轻松地借助家族力量,跨越那些对普通人来说难以逾越的障碍。这种对比,让一贯强硬的他,此刻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但他很快就把这点情绪压了下去。他是李达康,是省长,知道什么才是当前最重要的。
沙瑞金的决定虽然现实得近乎功利,但确实是对汉东有利的,而且苏哲也确实有能力。
他迅速调整好心态,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语气也变得坚定起来:“书记,您分析得对!是我考虑欠周了。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苏哲同志年轻有为,思路开阔,闯劲足,抓经济搞项目确实是一把好手。让他去京海主持政府工作,再合适不过。我相信他一定能很快打开局面,稳住京海的形势,并且顺利推动海上风电项目落户。”
他看到沙瑞金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又补充道:“至于您担心的项目问题,我看由苏哲同志去对接,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刘萍主任那边,于公于私,态度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这话就说得比较直白了。
沙瑞金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一些,点了点头:“好,既然你也同意,那这件事省委就尽快启动程序。”
他抬手看了看表,“哦,我让小白去请苏哲了,这个时间,差不多该到了。正好,咱们一起跟他聊聊,听听他本人的想法。”
正说着,月亮门那边,白秘书的身影出现了,他侧身引路,身后跟着的,正是苏哲。
苏哲步履沉稳,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清淡的笑容,正朝小花园里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