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鲜卑帝国的覆灭,确实给了周边势力震慑;
那麴耀之后在西域的两场大胜,彻底让周边势力臣服。
麴耀在西域的战斗,跟赵云这种带着大量周边势力围剿鲜卑帝国不同。
因为西域的补给困难,麴耀采取了精兵作战的风格,让手下将领都是以少量部队快奔袭的方式攻打对手,直接打到主城,斩对方领的方式。
可能是赵云带兵灭掉鲜卑帝国彻底刺激了麴耀,筹划了数年的他,也是终于在西域动手了。
乾元十九年(公元0年)春,天寒地冻还未散去,西域的大燕帝国部队,立刻四处出击。
最先受到攻击的,自然是当年还是不肯朝贡的疏勒国,带兵的将领是麴耀的长子,楼兰中郎将麴林。
麴林带着五千骑兵穿过焉耆国和龟兹国的时候,两国的部队甚至都没来的及反应,如果不是麴耀的大军随后赶到,两国还以为没他们的事呢!
其实麴耀的大军也不是什么精兵部队,主要是一些护送粮草补给的部队,主要是运送粮草补给的民夫较多。
不过,麴耀带着近十万人数部队,足够震慑住全境人口都不一定有十万人的焉耆国和龟兹国。
因此,两国赶紧帮助麴耀补充了路上的粮草补给,甚至还各派出了千余人的部队随战。
当然,为了灭疏勒国,麴耀自然不会派了一路部队,
兰州治中赵昂带着三千骑兵从且末城出,穿过于阗国,从南路攻打疏勒国。
同时,赵昂的部队还要兼顾一条,就是去阻拦贵霜帝国的援军。
其实,麴耀完全可以等贵霜帝国皇帝波调死了再进攻的,因为他的情报显示波调因为过度饮用大燕国这边产的高度酒,已经病入膏肓,随时会死。
但是,袁熙给麴耀在西域的便宜行事权,还是让麴耀急躁了些。
另外,也有件事刺激到了麴耀,那就是麴灵儿的去世。
麴灵儿算是袁熙身边第一个病逝的爱人,在张仲景的药物下,走的不辛苦。
主要病根就是当年替袁熙挡下的那一箭,这也是麴耀提出在西域开战时,尚书台和兵马司都有些犹豫时,袁熙直接拍板的原因,他这个皇帝实在没有脸拒绝麴耀立功的想法。
而麴义在麴灵儿去世之后,几乎把心思都放在了东宫,辅佐太子袁谦上了。
而西域作战一向是牵一而动全身,除了丝绸之路上的焉耆国、龟兹国、于阗国和疏勒国这些势力,还有着大宛国、乌孙国和悦般国这样的独立国家。
只不过大宛国和乌孙国向来鼠两端,多头下注。
像大宛国就是一直给贵霜帝国和大燕帝国都朝贡的;
乌孙国更是当初在贵霜帝国、大燕帝国和鲜卑帝国三家朝贡,突出的就是一个温顺。
而悦般国比较刚,因为是北匈奴人后裔建立的国家,中原王朝是宿敌,大燕帝国自然不可能朝贡;鲜卑是他们曾经的小弟,即便刘浪去过悦般国,也无法说动他们;至于贵霜帝国,大月氏一族是匈奴人的叛徒,更不可能朝贡。
不过,悦般国当初跟鲜卑帝国和贵霜帝国达成过协议,就是一起划分西域,这一点,赵云在拿下鲜卑帝国之后,现了这份协议。
因此,兰州刺史苏则也没闲着,派高昌中郎将毋丘俭率精兵三千,跨过乌孙国直击悦般国都。
苏则亲帅三万民夫在后负责提供粮草补给。
兰州别驾毋丘兴坐镇楼兰城,负责两路大军的大后方。
其实,麴耀的作战方式不是兵马司推崇的,赵云那种才是。
因为,赵云的大军基本上没怎么作战,就灭了鲜卑帝国,全程都是其他各族势力在用力,赵云的部队主要是起着震慑作用,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麴耀的作战方式,是皇家的武院那帮年轻人想出了的,而且得到了尚书台三个大佬尚书令诸葛亮、左仆射6逊、右仆射司马懿的推崇。
说白了,这种战术就是闪电战的风格,袁熙只在皇家的课堂上偶然提了一嘴,被那帮孩子们奉为圭臬,还真让他们结合手里的资源想了出来。
也就是初期的重装骑兵推进战术。
他们将传统的一人三马的重装骑兵战术中增加了一个骆驼,主要负责运输补给。
传统的重装骑兵分别是人一马,装备一马,冲锋一马,补给是没地方放的,因此,重装骑兵极其依赖后方补给,离开补给线,重装骑兵就是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