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打消了英子上大学,他们多拿钱的念头。
又过了些日子,英子的大学通知书下来了。
全国最好的大学,京城大学。
而且,高考成绩全省第一。
县一中的校长和几位学校领导都亲自跑到了梁家河,来给姜颖如报喜,表示祝贺。
这下全村的人都轰动了。
都知道大仓家的童养媳考了全省第一,考上了京城大学,连一中的校长都上她家祝贺呢!
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大仓家已经有两个考上京城大学的了。
虽然大仓没去上,但他也是实打实考上的。
那时候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而大仓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要上学走了家里就塌了半边天。
现在英子可不一样,家里有那么能干的大哥,她可以放心地去上大学。
而且现在考上大学几乎相当于考上了状元。
到大学报上名,就给你转成非农户口,这就是国家干部了。
而且上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发工资了。
越好的大学发工资越高。
村里人都羡慕坏了。
但是……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人欢乐几人愁!
大仓娘属于既欢乐又犯愁的那种。
毕竟,闺女考上最好的大学,成了国家干部,眼看着有一个好前程,她这个当娘的也是脸上有光。
也替闺女感到欣慰。
这孩子从小那么命苦,长大了这么有出息,有这么好的前程,总算是苦尽甘来。
但是,欢喜,欣慰之余,大仓娘还是有深深的鸡飞蛋打的忧愁感。
因为从十三年前,第一眼在村西树毛子里看到这个小女孩起,大仓娘给她的第一定位,那就是自己将来的儿媳妇。
而且把英子当成了自己手里最后的底牌。
大仓娶不上媳妇,给大仓。
大仓能娶媳妇,当然是尽量娶。
然后二仓娶不上,就给二仓……
以此类推。
但是现在来看,这张底牌是彻底没法用了。
因为只要英子去上那么好的大学,出来就是很高级的国家干部,自己家四个仓,谁也配不上她了。
老大已经无法改变他的农民身份,混得再好,那也是个会做买卖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