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成功与失败难道都源于他?我不知道这话从何而来,但秦国一统六国,商鞅变法确实功不可没。为何又说败也商鞅?”李斯在一旁质疑苏牧。
“你不信?”苏牧跷着二郎腿回应,“若不信,我们可以打个赌。我赌秦国不会出兵匈奴,原因你可以自行调查,我猜是因为国库空虚,无力出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牧的话令嬴政和李斯心中一震。若非王离今日提及此事,他们或许会以为苏牧早前得到了王离的消息。
然而王离并未透露过任何信息给苏牧,他是如何得知国库空虚的?
“你怎么知道国库空虚?”李斯率先问。
历史证明,即便到了汉初乃至汉武帝时期,大汉历经数十年积蓄力量,才得以反击匈奴。即便如此,汉武帝时期也几乎耗尽了多年积累,才勉强平定草原。
反观秦国,刚统一六国不久,尚未完全摆脱战乱的影响。国内除秦地外,原六国之地仍不安定,百姓尚未完全归附。此时的秦国不仅要应对北方匈奴、东方东胡、西方大月氏以及南方的百越等多方面威胁,还需修建长城、灵渠、驰道及陵墓、宫殿等庞大工程。如此繁重的任务,即使汉朝那样积累了数十年的王朝也难以兼顾,秦国又怎会有充足财力?
除了外部压力,秦国内部的经济体系也存在问题。商鞅建立的军功制虽使秦国强大,但一统后世袭军功制却成了一种阻碍,成为国家展的绊脚石。
“若无战事,军队只能寻找新的战场,然而今日的大秦已无力对外开战,除秦地外,天下百姓对秦国并无归属感。”
“在此时加重赋税以支持战争,我难道说错了?”苏牧直视李斯。
李斯一时语塞。
嬴政沉默下来。
这时,王离缓过神来。
身为武将世家出身,王离开口道:“牧哥所言虽有道理,但即便我们不主动出击,匈奴迟早也会进犯,若此刻错失时机,待其壮大,我们还如何与其抗衡?”
“胡说八道!”苏牧毫不客气地回应,“匈奴有何可怕?不过人多、骑兵强些罢了,只要大秦展得当,又何惧之有?”
“应专注内政,积蓄粮草,训练军队,改良武器,安抚民心,这才是强国之道!”
“大秦如今似一台锈迹斑驳的战车,表面威武,实则内部空虚,唯有经济方能成为润滑剂,让其焕生机。”
“何必总盯着那些小国?东边还有许多富庶之地,等实力恢复,再图谋不迟。”
嬴政震惊不已。
苏牧的话让他茅塞顿开。
虽有些词义未全明了,但大致意思却深得其心。
大秦虽外表强盛,百万雄师横扫千军,犹如锋锐宝剑。
可执剑者如今却力不从心。
若执剑者倾颓,再锋利的剑又有何用?
几天前,他还因缺粮饷而忧心忡忡,如今经苏牧点拨,嬴政明白了:欲强国强军,必先兴经济。
那么问题来了。
该如何振兴经济?
“依你之见,大秦该怎样展,才能真正强大?”嬴政忍不住问。
话音刚落,嬴政便觉此言欠妥。
果然,苏牧用一种怪异的目光盯着嬴政,“老哥,咱俩也就是平平无奇的小角色罢了,这种事哪轮得到咱们操心?”
小角色?
王离傻眼了,直勾勾地看着苏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