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必提,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乃是外国硬通货。】
【这海运,也只有老爷子这般迟钝之人,才会仅视为使团互访。】
【若用来贸易,岂不美哉?】
【利润之丰厚,乎想象。】
【丝绸之路,自汉朝以来便是中原最重要的对外贸易路线。】
【而郑和的航线,完全能够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那些反对海运的士大夫,不少家中涉足海运,甚至与海盗有所勾结,他们反对郑和出使,实为维护自身利益。】
【你一个皇太孙……哦,对了,如今还只是皇长孙,说这些话,岂不显得考虑不周?】
【商业兴邦,懂不懂?】
李煜听得目瞪口呆。
商业昌盛之国?
商人重利轻义,
此乃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共识。
他们眼中唯有利益,常行损人利己之事。
而他们却因损害他人而致富,那些辛苦劳作的百姓目睹其富贵,不愿再受贫穷之苦,便纷纷效仿。
长此以往,无人再愿耕种田地,以致天下缺粮。
缺粮则粮价飞涨,
粮价高则百姓更无力购买。
如此恶性循环,百姓食不果腹,自然民不聊生。
因此,为了天下太平,国家安定,商人非但不能重用,反而应极力压制。
此乃千年以来的共识。
如今这小辈竟提及商业,
岂不是荒谬至极!
然而,细细想来,
商业也并非全然不可取?
毕竟,倘若倭国白银果真如此之多……
李煜思索起自己的私库来。
似乎还缺些什么。
缺什么呢?
自然是……
缺银两啊。
“嗯,宸儿所言极是。”
李煜赞许地点头。
朱宸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爷爷这次真的认可我了?太好了!我就说嘛,真正有才能的人,爷爷是能看得到的。
想到这里,朱宸不禁有些得意地瞥了朱壑一眼。
有些人啊,没本事,即便是靠哗众取宠上位,终究还是会被有能力的人挤下去。
朱宸心中暗喜。
不单朱宸高兴,文官们也快乐得要欢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