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回答道。
三天!
郑公公就回来了。
而且还带着使节和粮食。
李渊感到十分欣慰,他一直悉心培养郑公公,几乎把他当作亲生子般看待……等等,粮食?!
“粮食是怎么回事?”
李渊忍不住问道。
“启禀陛下,郑公公这一次率领众多船队在占城靠岸,那些船队上装载着无数的粮食。”
“因此还耽误了几日行程。”
“现在已经通过海运,直达中原了。”
李渊一脸疑惑,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感觉有些扑朔迷离。
不过好在,郑公公这一次总算是回来了。
三天后,便能与他相见。
届时,心中的谜团也将迎刃而解。
因此,
李世民迅速下令国宾馆的侍从,提前筹备迎接使节的事宜,并命礼部官吏随后配合。
对于迎接郑和的仪式,李世民还特意让李渊的儿子李泰一同参与。
毕竟,大唐帝国已有储君,这样的场合最适合也最应当让更多人知晓。
至于李泰,对此倒颇为淡然。
说实话,他对郑和颇感好奇。
毕竟,
他从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齐王世子,根本没有机会与皇帝李世民身边的宠臣三宝公公有所交集。
即便郑和此前数次远航西洋,那浩浩荡荡的送行队伍里,也从未有过李泰的身影。
身为齐王世子的他,总是以“身体羸弱”为由,留在齐王府中静养。
若是真有朝一日成了神,只需一个念头,不单能让郑和现身,就连那另一个了不起的太监,太史令司马迁,也能被他自历史长河中唤出,共饮一壶酒,畅谈古今。
然而,时过境迁。
昔日那个默默无闻的齐王世子,如今已是大唐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太孙。
如此接待外国使节及本国归来的使团的盛事,他自是避无可避。
既如此,提前见见这位三宝公公,倒也不错。
“听说郑和是个太监,不知是否与宫中的其他太监模样相仿。”
李泰暗自琢磨。
三日时光,转瞬即逝。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