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皇上先前在殿试中夸赞的扬州颗粒饱满的粮食,其实是杨宪买来的?!”李善长难以置信地问道。
李善长内心波涛汹涌。
杨宪怎敢如此!
一切皆因那次殿试涉及的粮食问题,使得杨宪得以被朱元璋重用。
即便是天神下凡,也救不了杨宪。
此番,
杨宪命在旦夕!
“杨宪啊杨宪,”李善长心中暗想,“你竟留下了如此大的把柄,就别怪我们无情了。”
杨宪是他们的对手,对待敌人,他们绝不会手下留情。
次日,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聚。
朱元璋端坐上方,聆听百官奏报,皆是些琐碎之事。
百无聊赖之中,李善长挺身而出。
“皇上,”他开口道,“臣有要事禀报。”
“有官员仗势欺人,胡作非为,百姓苦不堪言,臣实在不忍,故而出列。”
李善长面露痛心之色,悲愤难抑。
朱元璋心生疑惑,不明李善长此举何意。
尽管心存疑惑,但朱元璋并未打断,任由李善长继续。
“爱卿,”他问道,“究竟所为何事?”
“启禀皇上,”李善长沉声答道,“臣要弹劾左丞相杨宪,其于扬州所为,令人发指!”
话音未落,胡惟庸亦挺身而出,与李善长遥相呼应。
“臣亦要弹劾左丞相杨宪!”他说道,“杨宪表面上是位贤臣,实则不然,他残忍如虎狼,是个十足的酷吏!”
“杨宪在扬州任上所谓的政绩,皆是逼迫百姓日夜劳作所得!”
“寒冬时节,他竟迫使百姓破冰下河,全然不顾其生死,导致两人冻毙!”
杨宪为筑城墙,迫使妇孺老幼赴邻县砍柴烧砖。
短短两月,四人毙命荒野。
其手下衙役,多月未见俸禄,无力为病重双亲购药,终致双亲离世。
更令人发指的是,杨宪竟令各级官吏捐俸,而他则将衙役的辛苦钱全数用于扬州建设,以图政绩。
杨宪为达目的,手段残忍,扬州百姓与衙役皆苦不堪言。
满朝文武闻胡惟庸弹劾,震惊不已。
众人曾以为杨宪乃忠臣,谁料其竟是贪图功名之人,为求功绩,不顾百姓与下属生死。
杨宪形象在众人眼中大变。
“皇上,杨宪之罪不止于此。”胡惟庸继续道。
扬州第一年上缴的粮食,本是朝廷救济之用,却被他充入官仓,作为自己的政绩展示。
而第二年颗粒饱满的粮食,皆是杨宪自外商处购得,非扬州本地所产。
胡惟庸逐一列举杨宪罪行,满朝震惊。
先前欺压百姓、压榨官员,尚可借口为扬州繁荣,但这欺君之罪,却是死路一条。
“李善长、胡惟庸等人竟默默搜集了如此多杨宪罪证,显然欲置其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