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胡惟庸不惹事,他便没有理由整治胡惟庸等人,也就无法废除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
……
丞相之职源自商、周时期的家臣宰职,本意是辅佐君主处理政务。
战国时期,君主集权官僚政体逐渐成形,各大国普遍推行了某项制度。
秦国受三晋影响,置相较晚。待秦朝一统六国后,因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国家陷入无序状态。于是,秦始皇推行了集权制度,即某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的核心。该制度原本仅是秦国的一种职务,但随着秦国疆域的不断扩大,政治管理的范围也日益广泛。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通过设立这一制度,实现了全国管理体制的统一,使政治制度更为健全和稳定。
此后,该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展变化。秦汉时期实行
宋代,权力被分割为三部分:宰执、三司、枢密使,三者相互制衡。
相权因此被削弱,强化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掌控。
至元朝,废除了三省制度,转而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总理国政。
中书省虽设中书令一职,却仅为虚名,由皇太子兼任,实际权力掌握在左右丞相手中。
中书省下辖六部,尚书为长官,侍郎为副,共同处理政务。
明初,政治制度大抵沿袭元朝,亦设中书省及左右丞相。
朱元璋鉴于中书省丞相与地方行省权力过大,遂行改革。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作为丞相被朱元璋处死,中书省与丞相之职亦被废除,并严令后世子孙不得再设丞相一职。
六部地位随之提升,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六部各自,尚书平级,唯皇帝居于其上。
至此,秦汉以来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宣告终结。
在胡惟庸的宅邸,宦官带领众人前来宣旨。
胡惟庸等人跪地听旨。
“奉陛下之命……”
“……任命胡惟庸为左丞相。”
“钦此!”
胡惟庸激动得浑身颤抖,满脸通红,双手接过圣旨,一时语塞。
望着手中的圣旨,他有种如梦似幻之感。
仕途坎坷的他,本以为失去靠山李善长后,再无出头之日,不料竟被任命为丞相。
“恭喜丞相。”
宦官笑言。
“多谢。”
胡惟庸激动得不知所措。
自己现今位居左丞相。
位居极巅,仅次于皇权。
往昔需倚仗李善长,而今,已无需任何人,唯皇帝在上。
“未料我胡惟庸竟有此转机。”
“此乃天赐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