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明显不想让王爷的军队壮大。”
他对这种手段同样不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抱怨,不敢反抗。
无论如何,他们都得接受。
朱棣眼神深邃,声音低沉:“本王的藩国,虽脱离大明本土,却仍受大明管制。”
“这种感觉,着实难受。”
“但至少在殖民地,本王是独一无二的王者。”
“这——”
“已足够。”
他这话既是说给道衍听,也像是对自己说。
朱棣在心底劝慰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有大哥朱标在,帝位永远是他的。
大哥待他极好,他绝不能做出逾越之举。
大哥如此贤能,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现状已算不错。
在殖民地,比在封地自由许多,至少不被皇帝的人日夜监视,偶尔做些不合规矩的事,也不必担心被皇帝责备,或是被召回京城。
以看管之名,将他们囚禁。
如今,这些藩王犹如天空之鸟,虽天空有限,却远胜于往昔囚笼。
朱棣自我宽慰,念及兄长朱标与严父朱元璋均在,朱标地位稳固,自身实力难及。
朱棣杂念顿消,篡位之念?哼,若有此想,朱元璋与朱标即刻可置其于死地。
历史上,朱棣之所以能篡位成功,多亏道衍之策,直击国都。若非国都守备空虚,建文帝朱允炆不至于败。
彼时,朱棣欲篡位,处境堪忧。屡战屡败,背负叛名,兵力、战术皆不如人,老家几近被破。
幸得道衍献策,直击国都。若非侥幸得手,朱棣早已命丧黄泉。
朱棣篡位,半是运气,半因朱允炆稚嫩。若换作朱元璋或朱标任一人为帝,朱棣必瞬间覆灭,绝无胜算。
“道衍,此计出自谁人之手?”朱棣突问。
“叶轩。”道衍简洁回答。
叶轩,现为朱元璋宠信之谋士,朱元璋诸多计策皆出自其手。此次之计与前相似,显然是叶轩所为,唯有他能想出如此计谋。
朱棣感慨:“叶轩谋略惊人,此计虽阴,却极实用。若他能为我所用,何其美妙。”
“王爷,此刻仍为白昼。”道衍突然言道。
朱棣不解,“白昼有何不妥?”
道衍答:“若欲做梦,还是待夜幕降临吧。”
朱棣被逗乐,轻指点过道衍,终摇头,未加责怪。
“唉——”
“假使叶轩亦为我所用,你二人联手,高丽岂能阻挡?”
“或许高丽早已被我们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