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这不合文人风度,难以理解,对吗?”
叶轩说话时,目光扫视众人,连官员们也为他的气势所震。
考生们大多保持沉默,但也有回应者。
“正是如此,我们是文试,非武举,怎能如此?”
“对,若此事传出,我们的颜面何存?”
此言一出,立即获得不少人的附和。
这些人皆是文试落榜者。
虽得重新考试之机值得庆幸,但若因此等缘由获得举人身份,日后在士林,乃至朝堂,都将自觉矮人一等,难以立足。
望着众考生,叶轩不禁冷笑。
他指向众人,“十年寒窗,成败在此一举,若你们愿意放弃,现在便可离去。若想继续考试,那便即刻开始!”
此言一出,众人愕然。
叶轩未待众人反应,便已坐回原位。
实则,叶轩并非胡闹,此法赵匡胤曾用过。
史载,开宝八年,汴梁会试,至金殿御考,王嗣宗、陈识学识相当,宋太祖便命二人比武,以争状元之位。
只是叶轩行事向来不拘一格,不屑解释。
此刻,叶轩的话语重如泰山,让众考生感到窒息。
他们历经艰辛而来,只为求得一线希望,若此刻离去,则需再候数年,且未知下次考试又会遭遇何种变故。
一人环顾四周,仿效话本中的侠士,高声自报家门,发起挑战。
第342章叶轩:读书人不可拘泥于书本
“应天陈道志,请教阁下高招!”
此语若在别处,或许引来嘲笑与轻视。但此刻叶轩已道明考题之源,众人无言以驳。
若不动手,此行便付诸东流,机会拱手让人。十年寒窗,谁愿功亏一篑?
因此,陈道志等人的举动非但未遭嘲笑,反而激发了挑战的热潮。
有**借此机会观摩学习,毕竟他们中许多人从未经历过实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率先挑战的陈道志竟不中用。他选了一瘦弱考生为对手,猛扑而去,却被对方灵活闪避,反被一脚踹中腰部。
两人随即扭打一处,不多时,陈道志便哀嚎认输。
不久,除少数固执己见者外,大多数考生已开始分组对决。
叶轩见众人已妥协,便安然归座。
杨乾知拭去额上汗珠,对叶轩的敬意又增几分。
他自问,若处其境,恐怕早已让步。更何况,如此奇特的考题,也非他能想出。
“不愿动手或自视甚高者,请速离场!”
叶轩望向仍在犹豫的考生,再次催促。
此言一出,除已放弃离场者,其余犹豫者也迅速行动起来。
很快,考生们均已完成分组。
除去一名轮空、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的考生,其余人均已不顾形象地混战在一起。
官员们目睹此景,皆哭笑不得。
贡院内发生如此规模的打斗,科举史上恐怕前所未有。
他们忧虑此事若传入朱元璋耳中,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