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面带微笑,解释道:“朕想听听,你究竟是如何想的,会出这样的题目!”
叶轩回答:“陛下若要官员,臣便挑选官员;若需派往殖民地,则需身体健康的官员。臣此举旨在为未来铺路,也为考生提供公平机会。”
“不然,日后两榜官员如何相处,如何评判优劣?”
闻言,朱元璋心中的疑虑消散。
他原本还担心叶轩是在闹情绪,故意让他难堪。
尽管叶轩的解释仍有瑕疵,但总比故意为之更易接受。
朱元璋点头,对叶轩说:“即便如此,如今已拘捕众多人员,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
叶轩明白这才是朱元璋的真正意图。
于是答道:“陛下乃天子,威严不可犯,但事出有因。严惩首恶,宽待其余,或许非但不会损害陛下威严,反而能提升您的声望。”
朱元璋原以为,叶轩会因这些人针对他而生怨,甚至要求严惩。
事实上,朱元璋已对某事胸有成竹,几百名考生的命运,他并未放在心上。
然而,听闻叶轩之言,他也觉此法可行。
略作思考后,朱元璋问叶轩:“你的意思,是不打算继续追究了吗?”
叶轩知晓朱元璋只是客套,于是耐心回应:“陛下仁德,应以仁政治国,恩威并济方能盛世。臣并无损失,岂会因私怨阻扰陛下?”
朱元璋闻言心中甚悦,点头对叶轩说:“好,既如此,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理,意下如何?”
至此,叶轩已无推脱之理。
他恭敬地向朱元璋行礼,心中却另有打算。
第346章叶轩的裁决,带头滋事者,永不录用!
诏狱之中,毛骧坐在牢外,满面忧虑。
平日里他无所畏惧,但面对读书人,却感到棘手。
他虽出身行伍,但跟随朱元璋多时,已悟出一个道理:他的刀可**,但文人的笔却能**不见血。
朱元璋盛怒之下,命他将这些人关入诏狱,但若真伤了他们,日后朱元璋反悔,这罪名岂不落在自己头上?
然而,若不采取行动,又无法向朱元璋交代。
冲击皇宫乃大事,若当事人毫无损失,岂不是助长反贼气焰?
正当他左右为难时,一名小旗匆匆闯入,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大人,叶大人来了!”
闻言,毛骧猛地站起。
他明白,此事因叶轩而起,此刻叶轩归来,定是奉了朱元璋之命。
只要将人移交,这棘手之事便算解决。
于是,他也不顾衣衫不整,掸去尘土,便出门迎接。
将叶轩迎入诏狱后,毛骧甚至来不及客套,直接询问朱元璋有何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