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朱标满脸通红,带着几分醉意许下誓言:
“不过无妨,父皇不能封你,我却可以做到。待我登基,定封你为王,即便是张良、诸葛亮的待遇,也无法与你相提并论!”
此言已是君主能给予的最大承诺,若换作他人,必定感激不尽。
由此可见,东瀛之行后,朱标对叶轩更加倚重,甚至忧虑他会心生异念。
然而,此法于他人或许奏效,于叶轩则不然。
第358章大明版隆中对
暂且不论朱标此言是否为空头支票,毕竟他的寿命尚是未知。
即便朱标真能顺利继位,日后是否会记得这句戏言?
即便他记得且打算兑现,那叶轩又需愚蠢到何种程度,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份馈赠?
自古以来,功成身退难,历代皆如此。
即便是智谋如张良,亦需借修道以避灾祸,何况历史上以警觉多疑着称的朱家?
面对朱标的态度,叶轩不得不装出万分感激之态,以慰藉其心。
叶轩摆脱了朱标的搀扶,郑重其事地向其行礼。
“深感殿下厚爱,但叶轩之言行,从非为个人荣华富贵,实为朝廷,为百姓。今矿产已寻得,我心自安。”
“至于功绩,皆因陛下决断英明,殿下身先士卒、不辞辛劳。此番东渡,我已得封赏,心满意足,岂敢奢望封王裂土。”
闻叶轩言,朱标笑而拍其肩,此乃其军中旧习,却让叶轩微感诧异。
“殿下召我,非仅为庆贺吧?”
双方寒暄已毕,朱标的态度也让叶轩略感不适,遂直言相问。
朱标未加掩饰,笑道:“此其一也,非全部!”
“我请你来,欲知前路何方。高丽已服,东瀛亦附大明,下一步当如何?”
朱标之问,亦是众知情者心中之惑。
大明军队因战而士气高昂,任选一支,皆可随时赴战。
且两次征战,大明收获颇丰,虽国内亦有产出,但如此数额,非经年累月可得。
直白而言,这些领土未被视作大明真正之地,官员、军队肆意开发,不顾资源枯竭后百姓生计。
显然,这种掠夺开采之生活,已让朱标尝到甜头,甚至有些沉迷。
叶轩深信,经此两战,有此想法者,恐非朱标一人。
大明初建,众勋臣多为武将,岂愿安于逸乐?
每逢战事,必群情激昂,请缨上阵。
对朱元璋而言,借战争安置功臣,实为良策。
远方征服之地,正可作其封邑。
若不幸战死,亦能消除潜在之患。
无论从何角度观之,对朱元璋而言,战事延续,似为上选。
然叶轩深知,大明这头新兴巨兽,若持续征战,终将疲惫不堪。
一番思索后,叶轩开口,苦笑摇头,向朱标进言。
“殿下是否欲询,下一步,何处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