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行事果断,一见任昂,便直截了当地道出自己的打算。
“你从礼部挑选合适人选,出使周边各国,告知他们的君主,大明欲召集各国议事,让他们派遣能做主之人前来。”
任昂闻言,面露惊讶,但在朱元璋面前,他不敢有异议,只能低声应承。
任昂离开后,朱元璋的神色再度变得复杂。
朱标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父皇可是还有忧虑?”
朱元璋微微一笑:“谈不上忧虑,只是觉得大明能有今日之盛,叶轩功不可没。”
朱标点头正要赞同,但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一时语塞。
“实话告诉你,叶轩功劳越来越大,我都不知该如何封赏了。有时甚至想,若他未娶妻该多好,便能赐他公主,让他成为驸马。”
朱元璋脸上满是惋惜,显然并非戏言。
这让朱标也陷入为难,不知该如何面对叶轩。
大明如今焕然一新,这一切皆归功于叶轩,他的功劳堪比开国元勋。
然而大明给予叶轩的封赏,却显得微不足道。
叶轩虽不介意,但日后传扬出去,他人将如何看待大明?
再者,若朱元璋百年之后,自己继位,又该如何封赏叶轩?
毕竟他还年轻,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不知还会立下多少赫赫战功。
第363章大明号召周边诸国会盟!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大明不断派遣使者出使各国。
一时间,大明朝野内外猜测纷纷。
有人认为朱元璋意图将兵锋转向西南,毕竟西南地区部落众多,蒙元梁王残部仍在与明军交战。
但也有人认为,朱元璋可能是想安抚西南,继而继续北上。
朱元璋迟迟未表态,令众多揣测无确切答案。
朝堂风云变幻,众人心绪各异。
大明使者分批而出,消息传递却仍迟缓。两月后,首批使者方至邻邦。
西南小国素来敬畏中原,加之大明声威正盛,无论是否建交,皆对使者礼遇有加。部分国家更借欢迎仪式宣扬与中原联系,狡猾者则散布消息于商路,以提升自身地位,俨然以中原友邦或臣属自居。
阿瓦王宫,阿瓦王面色奇异,问相国:“大明使至,意在何为?”
相国面露难色:“不论其意,赴约方为上策,免被白古抢先。”
阿瓦王闻言,神色愈重。阿瓦与白古表面合作,实则暗斗不断,皆欲吞并对方。
阿瓦王旋即决定,遣相国使大明以表诚意,料想相国会拒绝,不料相国爽快应允。
白古王朝,情形相仿,却有所不同。白古王直遣太子出使,意在以诚动大明,谋得利益。
此类情形,不胜枚举。
1259年
遵照朱元璋的旨意,任昂确保无一国遗漏,连遥远的瓜哇国也派遣了使节。
使节们持续不断地抵达各国,历时甚久。
在云南的茂密丛林深处,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愁容满面。
近期,他的军队屡遭明军重创,势力范围日渐萎缩。
就连身为梁王的他,也不得不暂避山中,借助地形之利以求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