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他脸色一沉,指向堆积如山的奏折。
“看看,近的已至,得招待,总不见也不合适,但若见,谈何?难道一一详谈?”
朱标思索片刻,问:“父皇可曾征询叶轩之意?”
显然,朱标已将叶轩视为国师般重要。
朱元璋对此不介意,想法相近,且此事由叶轩提议,交予他也无妨。
但想到叶轩的性格,朱元璋便头疼。
他叹气,望向窗外。
“若他能回话便好!前阵子,他称病告假,此后音讯全无!”
“听说,他正在西湖边逍遥呢!”
见朱元璋不悦,朱标忙转移话题:
“这也无妨,儿臣可代父皇会见使臣,快过年了,以年关将至、事务繁忙为由拖延,应无大碍!”
朱元璋点头同意:“也只能这样了!”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折子,扔给朱标。
“给你的,人家指定给你!”
朱标听出朱元璋语气中的玩笑,但更关心折子内容。
接过一看,瞬间明白朱元璋为何那般反应。
叶轩为朱雄英制定了一份训练计划。
尽管它被冠以建议之名,但朱元璋与叶轩皆知,朱标一旦收到,定会执行。
朱标阅读后,初露喜色,旋又生疑。
他望向朱元璋,后者摆手示意:“你先退下,处理好使者之事,再陪陪雄英。年后,我们将会非常忙碌。”
朱标应声而退,心怀敬意。他明白,使者的到来预示着他将迎来一段繁忙时光。
他甚至揣测,叶轩此时请假,或许是为了避开谈判的繁琐。
大明国力雄厚,让使者签署结盟文书并非难事。
然而,如何协调各国行动,消除隔阂,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明,却是个棘手问题。
加之各国礼仪各异,大明接待官员需面面俱到,以彰显大明之恩遇与礼数。
即便是身为太子的朱标,自幼受良好教育,面对此景亦感头疼,更遑论普通人叶轩。
朱标立于宫门,摇头驱散杂念,匆匆返回东宫。
与此同时,在鸿胪寺临时馆驿,阿瓦王的相国站在大厅内,神色复杂。
他刚接待了几位**,尽管他们的国家不大,但毕竟是王者之尊。
他们来大明朝贺,既彰显了大明的强盛,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意。
相比之下,尽管相国在阿瓦王朝拥有极大话语权,但仍觉身份略逊一筹。
正当他内心挣扎,考虑是否请阿瓦王另派王储或亲自前来时,身后传来询问:
“相国大人也是受大明皇帝召见而来吗?”
听到熟悉声音,相国急忙转身查看。
阅读完毕,他的面色愈发阴沉,只因身后赫然站立的是白古王朝的王储。
稍纵即逝的惊讶过后,相国连忙向对方行礼。
内心深处,相国已开始懊悔,当初不该接下这趟差事。毕竟,大明皇帝或许会认为他们阿瓦王的诚意欠缺,甚至降下惩罚。
上国的愤怒,绝非他们这样的小国所能轻易承受。相国心中愈发忐忑,面上却只能维持微笑,与对方应酬。
大明筹备着过年,各国使者暗中较劲之时,遥远的东瀛却是另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