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战战兢兢地抬头,见眼前的年轻人眉目温和,这才稍稍放松,抹了把汗道:“托天子鸿福,今年风调雨顺,一亩地能打三石麦子,比去年强多了!”
“三石”刘协低声重复,转头看向荀?,“令君,这收成如何?”
荀?微微颔首:“在江淮之地,亩产三石已是上乘。”
刘协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问老农:“交了租税后,家中可还宽裕?”
老农笑了笑,“贵人有所不知,老朽种的是无主的荒地,三年免赋!”
“三年免赋?”刘协又看向了荀?。
荀?赶忙凑近,解释:“之前刘中郎刚到淮南时,见无主的荒地太多,百姓大都逃往了外地,所以才推出了如此惠民的政令。”
刘协点了点头,欣慰的说道:“理当如此,理当如此!”
随后,刘协又和老农闲聊了一阵,问他家里有几口人?生计如何?一共种了几亩田?等等之类的问题。
荀?在一旁安静的陪着,他完全能够感受到,天子那发自内心的平和与关切。
天子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这素不相识的攀谈,竟让他沉浸其中。
离开麦田后,刘协心情不错。远处,农妇们提着陶罐送来饭食,孩童们在田埂间追逐嬉戏,几只麻雀蹦跳着啄食散落的麦粒。
刘协有些自嘲的说道:“刚刚那老农说,托天子之福,实则,这和朕可没有关系,朕才刚到淮南不久,并无半点恩泽惠及他们。”
荀?宽慰道:“现在才刚刚开始,今后陛下的仁政,必将惠及四方,令万民称颂。”
在城外足足待了一个时辰,刘艾都不知道催促了几遍,天子的鉴驾才离开田野。车帘掀起,刘协最后又望了一眼那片金黄的麦浪。
车轮碾过尘土,远处传来农人们哼唱的俚谣。刘协闭上眼,歌声混着麦香飘入车中,恍惚间,眼前又出现了刘贤的身影,还有那句“让大汉再次伟大”
刘协用力的握紧了拳头,缓缓的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朕要从眼前的事情做起,朕和刘卿都还年轻,终将会有那一天的。”
回到宫里,望着远处渐暗的天际,刘协的思绪又飘向了千里之外的战场。
也不知道吕布和刘贤究竟怎么样了,不过,虽然有些担忧,但终归,刘协更愿意相信他们,一定能够高奏凯歌。
过了一会,他又自语道:“或许,这会捷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陛下,夜凉了。”伏皇后轻步走近,为他披上一件外袍。
刘协回过神来,看向伏皇后,温声道:“朕方才想起温侯与子山在外征战,风餐露宿,实在辛苦。烦劳皇后为他们做两件锦袍,待他们凯旋之日,朕要亲手赐予他们,以示慰劳。”
伏皇后微微一笑,柔声应道:“臣妾明日便去准备,定选用上好的蜀锦绣以云纹猛兽,既显威仪,又添陛下的鸿恩。”
刘协笑了笑,“朕赐他们锦袍,并不是要彰显恩德,他们为朕奔波忙碌,征讨四方,朕亏欠他们太多,只是想慰劳他们一下,仅此而已!”
按说,臣子为君王做事,就算再辛劳,也是本分,天子何来亏欠一说?
可刘协却完全是发自肺腑,没有他们,别说亲政,能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都是奢望!
须臾,刘协又似想起什么,又道:“还有云长和翼德,此二人骁勇无双,子山多次在朕面前称赞他们,尤其是云长,忠勇仁义,若非子山相告,朕竟不知道,云长见朕在许田受辱,竞险些挥刀劈了曹操,亦当厚赐。皇后,再
多做两件吧,他二人各赐一件。”
四件锦袍,从选料到刺绣,皆需精工细作,绝非几日可成。但伏皇后并未流露半分难色,只是温顺地点头:“臣妾明白,必不辜负陛下所托。
刘协心中不由升起几分怜惜。他轻叹一声,道:“若是做不过来,便让黄妃帮你,与你一同缝制,她虽不如你手巧,但也能为你分忧。”
伏皇后抬眸望他,眼底漾起一抹暖意:“多谢陛下体谅,董妹妹去岁刚刚诞下皇子,还是尽量不要让她太辛劳了。”
因为刘贤的穿越,衣带诏并没有暴露,董贵人连同腹中的婴儿,自然也都双双保住了,去年孩子便平安降临到这个世界。
刘协心中一暖,握紧她的手,低声道:“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