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柏靠在墙边,稍作沉思,续道:
“反正一句话,凡是赞誉之词,一句不留。
“一旦开罪文官,就是开罪了记史之人。”
“最轻也是千秋骂名说不定会被一首抨击百年。”
他说完后,室内陷入沉寂。
隔壁密室中,静得连针落地都能听清。
刘伯温紧握笔杆,手指颤抖不己,迟迟落不了笔,面容震惊至极。
为臣者,不说为君求好名,竟还谋划着让他担恶名,千古受骂
如此骇人听闻之事,真是闻所未闻!
他不放心地看向朱元璋,见他神色凝重,眉间忧虑。
不怒不斥,分明是在隐忍!
正思索是否要开口规劝之际,朱棣己然耐不住性子。
“怎会这样!”
朱棣满脸困惑地质问:
“不对啊,我越听越乱了,刚你还说要陛下得百姓敬仰,怎的转眼又要背上千古罪名?”
苏柏面色不变,挥手示意安静,缓缓说道:
“洪武帝真正的敌人不是百姓,而是几百年来积淀的弊政旧俗,是那些早己固化的既得利益阶层。”
听此一语,朱棣立刻冷静下来。
眼神中多了几分别样意味,好像突然间懂得了许多。
苏柏依旧镇定如常,语气坦然,毫无隐讳之意,继续说道:
“确实如此,如今朝廷风气败坏,亟需一场彻底变革,采用一种全新的运作方式。
宋朝积弊尚未清除,蒙元的余风又重新抬头,整个系统己经病入膏肓。”
“这些顽疾一天不铲除,终究会酿成灾难。”
“再好的政策、再伟大的志向也难以推行,根本原因在于执行力的严重缺失。”
朱棣低着头,一言不发,默不作声。
“第一要务是赢得百姓的衷心拥护,如此便能巩固大明的根本。”
苏柏神情严肃、姿态端正地说道:
“第二步是整顿吏治风气,迫使朝中百官对陛下忠诚,并削弱盘踞地方的大族豪绅。”
“唯有依托这两项成果,陛下才能施展雄图伟业,重塑华夏民族的脊梁!”
“收复故土、开拓疆界,一场场胜利能唤回百姓体内流淌的炎黄子孙之荣耀!”
“铲尽隐患,铺平道路,把先祖曾拥有的华夏尊严重新夺回来!”
“要深知,尊严只能通过斗争夺取,而不是委曲求全得来的!”
“虽然华夏曾遭挫败,忍受百年压迫,但这并非我们的宿命!”
苏柏端起酒杯望向上方,叹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