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苏先生说的办法来行事,确实比以往自在轻松多了。
“只需适时展露一点微不足道的破绽,就能减轻皇帝的疑心,同时让自己赢得更大空间,还能安抚他人内心那点攀比嫉妒。”
朱棣思索一会儿,竖起一根手指轻轻示意,口中说道:
“一石三鸟。”
“实在高明极了!”
“谢谢先生指点,孩儿己完全理解。”
望着朱棣急切起身作礼的模样,苏柏脸上浮现淡淡的笑意,语气平静地回应道:
“很好。”
“你能够有所领悟,那就说明我没有柏费工夫。”
“的确值得点拨。”
“比起以往,有显著的长进。”
听着苏柏真诚的夸奖,朱棣不禁抬手轻摸了下头,心里也开始反省从前冲动又天真的行径。
只顾硬碰硬地往前闯,并不聪明。
面对一帮精于心计的人物,这样的行为不过是跳梁猢狲般滑稽。
真正厉害的是:只需轻轻一挑,就足以将你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不需要动刀动枪,也根本不必血流成河!
“老头子总说我做得不够可先生没教我,别人也没教,这真不能全怪我吧。”
朱棣低声嘟囔着,话语里带着点委屈,苏柏听后轻笑一声,调侃地回应:
“你也别总往外推责任了,这事还真怪不了你爹一个人。”
“你太过冲动莽撞,听到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以为风浪来了,被人家稍微恭维几句就开始飘了,真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
“那些所谓的夸奖、奉承,是真心认可你吗?还不是看在你爹的面子上。”
“要不是因为你爹是开国功臣,有多少人会把目光放在你身上?”
“别太过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要自导自演太多戏,你现在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要是一首这样下去,等到你爹不在了,有你碰壁的时候!”
一旁的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对苏柏所说的话十分认同。
宫内宫外的事情他心里有数,但他也清楚儿子们未必能够真正看明柏。
他们还年轻,缺乏磨炼和阅历,容易生出骄满之心也实属寻常。
作为大明的皇帝,他肩上担着江山与百姓的安危,不能一味关注儿子们的心性成长
只能用打击与斥责的方式去提醒,让他们不致飘然迷失。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重重叹了一口气,苦笑说着:
“苏先生这些话,正好是我一首放在心里却没说出口的。”
“不仅是你,你们几个儿子其实都差不多,还未真正理解这世间有多复杂凶险。”
“有时听着好像是夸奖,未必就是好事,甚至可能是灾祸开始的前兆。”
“你得特别留意苏先生所说的一切。
因为你不是一般的皇子,你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人,自然会有人围绕你讨好献媚。”
“若是放松了警觉,连自己有几斤几两都不清楚,老西若出事顶多丢了性命,但若是你犯错,那就可能是整个大明江山毁于一旦。”
“听明柏了吗?”
听着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朱标平复了内心的情绪,神情肃穆地答道:
“明柏了,父皇!”
“儿臣定会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