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他心潮翻涌时,苏柏却又开口了:
“然而,那时的矛盾并不激烈,尚未彻底决裂。
归根究底,是因为气候的帮助。”
苏柏面色庄重地说:
“气候和暖、雨水丰盈,使草原繁茂丰盈,不缺供给,无须侵扰中原,大唐因此能软硬兼施,以战以和,应对得当。”
“后来气候巨变,动摇大明国运的根本,我以此断定北方己失天命,并非我有意诅咒大明衰亡。”
“懂了吗?”
“原来如此”朱棣若有所思,慢慢点头,仿佛触摸到了那深远的气数与天机。
忽地他眼前一亮,握拳击掌兴奋道:
“既然天意随气候而变,那下次等到皇上前朝议事时,我提议扩建祭坛、隆重祭天的典礼,让上苍高兴一些如何?”
“只要天心欢悦,我大明危机自解!”
听闻此言,苏柏冷笑出声,忍俊不禁地骂道:
“你是当自己比前人更机智绝伦吗?难不成古时候的人都不识字、不会想?你这套办法真有用,前头早就有人做了!”
“上天不会因君主贤明就眷顾其王朝,也不会因凡人感天动地就改命换运。”
“你明柏了吗?”
朱棣沉默不语。
一墙之外的秘密屋室里。
听罢苏柏关于《国运与天命》的剖析,朱元璋震惊莫名,心神大受触动。
按苏柏推断,大明恐怕会步入两宋旧路,最终将开国时的疆土尽数失去。
正应了那一句:
天遂人愿,国势方隆;
天心难问,国运式微。
观今日之明,初起之际仿佛就未曾受天命加持!
朱元璋愤怒攥拳,指甲深深嵌入皮肉,流血也不觉痛。
忽地抬头望向在一旁同样惊骇的朱标,急切地开口:
“标儿,你饱读史书,可记得那些朝代前气候是否反常?”
“依苏柏所言,朝代更迭和极寒天象密不可分?”
朱标闻言一愣,片刻无法应答。
史册中多载帝王功业、政事兴废,关于气象之变化甚少。
欲探古气候详情,必翻查州县旧志,工程浩繁。
思索再三,朱标方拱手低声说道:
“孩儿才力有限,不敢轻易判断”
“但的确,在两宋盛衰之交,常出现气候突变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