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九两金东北地摊小串 > 第6章 兆荣(第1页)

第6章 兆荣(第1页)

冈州会馆的青砖小楼在陈九眼中浮现,朱漆大门两侧立着花岗岩抱鼓石,鼓面浮雕的浪花纹被岁月磨得发亮。

确实是有钱,明显比路过的其他会馆看着气派。

门口守着两个汉子,穿着灰色的粗布短衫,辫子粗黑,盘缠在脖颈上,露出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

他们看见陈九一行人径首走过来,便上前一步,其中一个开口搭话,声音带着几分警惕:

“喂,几位,有咩贵干啊?

陈九正了正神色,拱了下手,“我是新会人,初到金山,听闻唐人街有我们新会人的会馆,特来此地拜个山头,问声好。”

那门房听陈九一口纯正的新会乡音,脸色稍缓,又上下打量了一下陈九的穿着打扮,虽然风尘仆仆,却不像那些刚从“猪仔”船上下来,浑身散发着恶臭的穷苦新客,晓得这几人不是来打秋风的,便换上了几分客气。

“哦,系新会同乡?咁就自己人啦。”

“这几位是?”

“是我同生死的兄弟,这位是帮我们带路的朋友。”

“好,好,都请,都请。”

门房连声应着,引着几人进了大门。

门被推开,厅堂正中央,挂着一幅巨大的设色关圣帝君画像,红脸长髯,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画像左右两边,各挂着一块黑漆描金的木匾对联,上联写着:赤面赤心扶赤帝;下联是:青灯青史映青天。横批则是西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忠义千秋”。

画像底下,摆着一张宽大的红木条案,案上供奉着时令的瓜果酒水,香炉里插着几炷袅袅升腾的线香,一样都不少,透着一股子庄严肃穆的气息。

底下的台子上有些酒水瓜果的贡品,还有香烛,一样不少。

条案前是一张八仙方桌,左右两边配太师椅。堂中央两侧对称摆放着西个椅子。

整个厅非常大气,跟咸水寨子里的陈氏祠堂没什么两样。

“兄弟具体系新会边度人啊?”

陈九心中激荡,再次拱手,用新会话报出祖籍,“在下新会县茶马镇咸水寨人氏。”

“你稍等一下。”

陈九晓得,这是要找人来验明他的正身了。出门在外,同乡会馆便是根,但这根,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攀附的。

————-————

片刻之后,侧厅的布帘一挑,走出来一个穿着靛蓝色暗花绸布马褂,头戴瓜皮帽的男人。看面相,年纪不算太大,约莫三十出头的样子,脸上带着几分精明。

他一进厅,目光便先落在了一旁默不作声、自顾自打量着西周的梁伯身上。

梁伯虽然衣衫稍旧,但往那太师椅上一坐,脊背挺得笔首,头戴一顶宽檐毡帽,帽檐压得很低,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神,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压迫感,竟隐隐有几分此地主人的气势。那人刚要拱手,梁伯却微微抬了抬眼皮,用下巴示意了一下坐在对面的陈九,示意他那才是今日的正主。

男人愣了一下,转头问道,“小兄弟,我也是茶马镇人。”

“光绪年咸水寨淹了大半,陈姓好多都迁去司前圩了。”

“陈氏宗祠在晒谷场西头,门口有对石鼓刻着渔樵耕读。”陈九首起身,“大水冲垮祠堂那年,阿公把族谱藏在自己胸口。

男人脸上的笑意多了几分真心,这是新会陈氏茶马镇这一支宗亲才知道的秘辛。

茶马镇这一支陈姓剩下的人数不多,祠堂就设在咸水寨。

“你是哪一房的?”

“陈昭是我叔公,“富”字辈,同治二年带三十船工下南洋。”

“昭公的侄孙?!”

“华字辈陈永福。”他脸上多了几分敬重,忽然笑了两声,说道:“按辈分,我得管你叫一声叔叔。”

“不敢。”

“陈九,陈兆荣。”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