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是改革家,推行新政的同时,还把选择接班人这事进行了改革。
在雍正帝驾崩之前,他未雨绸缪,创建了秘密立储制度。
鉴于康熙朝后期那场惨烈的“九子夺嫡”之争,雍正帝深知皇子争位极易引发内乱。
为避免悲剧重演,他苦心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将选定的储君名字书写好,密封于锦匣之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同时另写一份相同内容的密旨随身携带。
待他驾崩之后,大臣们取出两份密旨,核对无误后,便拥立储君登基。
这一制度有效地避免了皇子,为争夺储位而引发的骨肉相残。
皇上驾崩之后,国不可一日无主,新君需尽快继位。
大约10天后,皇宫便开始操办雍正帝的下葬事宜。
雍正遗命第四皇子弘历接班,弘历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
弘历的继位诏书由大学士张廷玉宣布。
张廷玉从正大光明匾后面取出匣子,取出密信,上面赫然写着皇位由四皇子弘历继承。
随后,再与雍正身上所带诏书进行对比,内容丝毫不差。
弘历顺利继位,当时他年仅25岁。继位之后,他将次年改年号为乾隆元年。
那么,雍正为何会选择四皇子弘历接班呢?
一方面,是因为康熙生前相中了这个皇孙,据说康熙去世前,曾遗命雍正,日后将皇位传给四皇子。
此外,雍正帝也实在别无选择,在他看来,弘历最为优秀。
雍正一共有6个儿子,分别为弘晖、弘昐、弘昀、弘时、弘历和弘昼。
然而,弘晖、弘昐、弘昀皆早殇,所以,在雍正考虑立储之时,可供选择的皇子主要便是弘时、弘历和弘昼。
弘历自幼便聪慧伶俐,勤奋好学,在骑射与诗书方面皆颇有造诣,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政治才能。
反观弘时,其性格放纵不羁,在政治上的一些行为让雍正帝极为不满,
甚至还与雍正帝的政敌有所往来,如此行径,自然使他失去了继位的可能。
弘昼行事荒诞不经,时常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给人一种胸无大志的印象,
雍正帝认为他并不适合承担治国理政的重任。
相较之下,弘历在政治上显得更加成熟稳重,无疑更符合雍正帝对继承人的要求。
也正因弘历的继位,历史上才有了“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