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消息如野火般迅速蔓延,几乎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相关传播,显然是有人蓄意传播复制的结果。
乾隆帝敏锐地意识到事情已然棘手,遮遮掩掩绝非解决之道,于是干脆通告所有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彻查此事,务必找出幕后黑手。
乾隆帝的严查令一下达,各地官员顿时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场声势浩大的追查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山东巡抚准泰因试图遮掩案件,被乾隆帝敏锐察觉后,即刻撤职问罪。
这一严厉举措,让其他官员更加不敢马虎,纷纷全力以赴投入到案件的追查之中。
“……”
然而,案件的追查过程困难重重,宛如陷入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
当时信息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相传和书信传递等传统方式,而奏稿已然在全国多个省份广泛流传。
乾隆怒火中烧,斩了几位办案不力的官员,如此一来,官员人人自危,不惜扩大惩罚范围。
各地官员为了尽快破案,大肆采用严刑逼供的手段,大量无辜百姓被牵连其中,无数人含冤入狱。
在整个追查过程中,线索错综复杂,相互矛盾之处比比皆是。
时而看似找到了关键线索,顺着追查下去,却又发现只是误入歧途。
案件仿佛被一层又一层的迷雾所笼罩,始终难以找到真正的幕后黑手,让这场追查行动,陷入漫无头绪的地步。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案件追查持续了近两年之久,却依旧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十九日,乾隆帝坐在乾清宫龙椅上,目光紧锁桌上那道伪撰奏折案的卷宗。
此时,大学士史贻直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入殿中。
乾隆面现忧虑:“大学士,您来得正好,伪撰奏折案久而未决,如何是好?”
史贻直微微躬身,轻声说道:“陛下,臣深知您的心情,此等污蔑圣上之言,实难容忍。
然而,如今这案子越查,局面越是糟糕。各地官员为求破案,严刑逼供,已牵连众多无辜百姓,民怨渐起。
再者,传播范围如此之广,源头错综复杂,想要找出真凶,谈何容易。”
乾隆望着史贻直:“朕该怎么办?”
“陛下,若继续查下去,恐会引发更大的动荡,于国于民皆无益处啊。”史贻直毫不隐晦说道。
“难道就这般放任不管?任由那些污蔑朕的言论流传?朕的威严何在?”乾隆不由大声责问。
史贻直慌忙跪下:“陛下息怒。臣以为,此事已然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
继续追查,即便最后找到真凶,也难以挽回已造成的影响。倒不如暂且停下,找一个替罪羊,对外宣称案件已结,以安抚民心。”
乾隆沉思良久,缓缓说道:“史大人,您所言极是,这案子就交给您处置吧。”
“多谢皇上信任,微臣这就着手办理。”史贻直躬身施礼而去。
有了皇上的明示,接下来事情便有了方向。
在史贻直的主导下,最终刑部将江西抚州卫千总卢鲁生,以及南昌卫守备刘时达认定为首犯,称二人是始作俑者,
最终判处卢鲁生凌迟处死,刘时达斩首。
卢鲁生和刘时达用项上人头平息了这起案件,二人做了皇权之下的牺牲品。
正可谓,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便是一座难以承受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