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多次随阿桂平定甘肃回民起义、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并担任过伊犁将军,是阿桂的亲信。
丰升额是满洲镶黄旗人,阿里衮之子。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八月,奉命在军机处行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参与攻打明郭宗等地。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加太子少保衔。
此二位皆是乾隆朝赫赫威名的将军,阿桂果然慧眼识珠。
“……”
悠忽间,阿桂率领着从各省征调而来的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直奔川西而去。
看来,乾隆要孤注一掷,想快速结束川西之战。
阿桂没有歇息,直接来到前线军营,眼前的景象让他眉头紧锁。只见士兵们垂头丧气,军服破破烂烂,士气低落,
有的裹着破絮蹲在泥地里,伤兵的痛苦呻吟声,混杂着空气中潮湿的霉味,弥漫在整个营地。
阿桂眼睛一热,心中隐隐作痛,“士兵们受苦了,将帅无能,累及千军。”
他并未急于升帐点兵,而是果断下令从成都运来百头犍牛。“弟兄们,先吃饱喝足再说事!”
当血淋淋的牛肉被架在篝火上炙烤时,油脂滴落发出的滋滋声,让死寂的营地第一次有了生气。
“传令下去,三日之内,酒肉管够!”阿桂身着甲胄,威风凛凛地站在点将台上,大声对传令兵下了指示。
“吃饱了,才有力气杀敌!”阿桂挥舞着手臂,相当有感染力。清军士兵欢欣鼓舞。
第三日寅时,三通鼓响,如惊雷般震破营垒。
阿桂神色严肃,将令旗用力拍在地图上,高声喝道:“右将军明亮听命!”
“在——!”
“本帅命你率南路军,统领2万人马直插美诺沟,务必咬住大金川番兵,绝不能让他们有喘息之机!”
“遵命——!”明亮领令而去。
“丰将军听命!”
“在——!”老将军,您率北路军,同样2万人马,攻打昔岭,截断小金川的粮道!”
“喳——!”丰升额领命而去。
余下军队由阿桂亲自率领为主力军,直扑小金川主寨而去。
阿桂兵分三路,就是要将大小金川联军分割开,然后各个击破。
南北两路大军如两把寒光闪闪的尖刀,同时出鞘,大小金川的联军果然被撕扯的四分五裂。
小金川僧格桑听闻北路告急,亲率主力匆忙驰援。而此时,阿桂已亲率中军,如铁桶般将小金川官寨团团围住。
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小金川官寨被攻破。土司泽旺被清军士兵从地窖里拖出时,他的锦袍上尽是泥土,胡子蓬乱,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
其当年受封的印信,被士兵从乱草中找到,阿桂将官印收归朝廷。
而僧格桑却趁乱从密道逃脱,带着随从投奔了大金川,只留下满地狼藉的各种战报。
泽旺被押解到大帐之中,五天后,乾隆传旨将泽旺就地斩首,头颅悬碉楼展示百日。
小金川被拿下,阿桂实施的是先弱后强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