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传令沿途驿站,备好快马,让各路人马的军情,能迅速传递,以便大人随时调整部署。”
向荣沉思片刻,用力点头道:“此计可行,但仅凭这些兵力,恐怕仍显不足。”
周文韬胸有成竹地回道:“大人可派三千铁骑军,连夜兼程赶往桂林。长毛队伍行军缓慢,他们要兼顾家属,拖拖拉拉,
如此,在长毛到达之前,桂林必将固若金汤。”
向荣一拍桌案,大声下令道:“好!就依此计!来人,即刻选派得力信使,将命令送往各地,选拔三千铁骑军,即刻出发。”
随着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在夜色中迅速展开。
“……”
4月17日,太平军先遣部队抵达桂林城下,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就此打响!
“弟兄们,趁敌不备,咱们撞开城门,再立战功!”
罗大纲率领一千名太平军,身着在永安大峒歼灭战中缴获的清军号衣,打着乌兰泰部的旗号,试图骗开桂林南门。
然而,早已入城向荣派来的特使,叮嘱守城将领提高警惕,
当守门将领敏锐地发现叫门的队伍中有人披散长发,瞬间识破了太平军的计谋,
当即下令守军架炮轰击。刹那间,炮声轰鸣,太平军冒充清军行动宣告失败。
次日,东王杨秀清果断下令全面攻城。
太平军将士们士气高昂,纷纷架起云梯,奋勇攀登。
但城头上的清军居高临下,凭借滚木礌石、枪炮箭矢齐射,进行顽强抵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时间,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太平军进攻受阻,初战未能成功。
19日,太平军将炮台,架设在桂林文昌门外的象鼻山顶,居高临下猛轰城内。
炮弹如雨点般落下,城内顿时硝烟弥漫,虽给城内造成一定恐慌,但桂林城墙高大坚固,炮火未能轰塌城墙。
强攻不下,太平军又尝试其他战术。
先锋罗大纲令敢死队,将木桌子裹上湿棉被,顶在头上攀爬云梯登城,试图以此抵御清军的热油。
但清军和民团毫不示弱,他们往下抛砸大石头,一时间,惨叫连连,太平军突击队死伤惨重,不得不暂时退却。
除了正面强攻,太平军还采用挖地道攻城法,试图挖掘通道,深入城墙下填埋炸药,炸塌城墙。
然而,桂林独特的山地形成的巨大花岗岩,致使挖掘工作困难重重,这一战术最终也未能奏效。
与此同时,钦差大臣赛尚阿,紧急下令各路清军驰援桂林。
4月底5月初,桂林城的清军兵力大增,总计超过了3万人,兵力远超太平军。
清军兵力的增强,使得太平军攻城愈发艰难,战场局势对太平军愈发不利。
面对清军的顽强抵抗和兵力优势,洪秀全仍不愿放弃攻打桂林,他决定密造“吕公车”。
吕公车是一种大型攻城器械,与城齐高,二丈宽,每车有七具云梯,可联合而上。
车有数层,每层可容百人,第二层储火药包。据说是姜子牙所发明。
太平军将吕公车推到城下,藏在车上的太平军精兵,向城上抛掷炸药包,轰击清军守兵。
然而,清军反应迅速,纷纷将未爆的炸药包投到吕公车上,引发了强烈爆炸。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吕公车被炸得粉碎,车上的太平军也被炸得血肉横飞,攻城再次以失败告终。
太平军在桂林城下,浴血奋战了整整一个月,尽管全体将士英勇作战,但始终未能攻下桂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