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跟着白莲教一起造反。”百姓不再忍了。
村里的老者出面阻拦,“大妮,我不反对你们造反,实在是你们人数太少,何不联合白莲教?”
“对啊!我与捻军首领杨泰关系不错,何不与他联合?”宋景诗眼前一亮。
次日,宋景诗心急如焚,骑上快马赶到了杨泰的驻地。
警卫认识宋景诗,“那股香风把宋大侠吹来了?”
“我找杨将军。”
“随我来。”
杨泰听到外面的对话,早已听闻宋景诗的侠义之名,亲自出门相接,
“宋兄侠义之名如雷贯耳,不知亲临寒舍有何见教?”
说着话,杨泰手拉宋景诗的手,一同进入房间。
“杨老弟,如今这世道,百姓苦不堪言,我有心为民众谋条生路,不如携手共举义旗,如何?”
“宋兄所言极是,我也早有此意。只是,这起义军需有个名号,方能凝聚人心。”
“杨老弟,你见多识广,此事还望你拿个主意。”
杨泰微微沉吟,“实不相瞒。在下略通命理之术。请问宋兄八字如何?”
宋景诗一一道来。
“宋兄,你八字属水。而在五行之中,水对应的颜色正是黑色。黑色庄重肃穆,又象征着神秘与力量,
我看,咱们的起义军便以黑旗为帜,称作黑旗军,意下如何?”
宋景诗面带微笑,“好!就黑旗军!此名甚好。”伸手紧紧握住杨泰的手。
【转战南北】
上千名黑旗军,趁着夜色突袭了冠县城,火把照耀下的黑色战旗,犹如乌云压境,充满复仇的气势。
“杀!三天三夜攻打东昌府,清守军陷入绝境,最终被歼灭。
1861年秋,队伍规模增至一万人。
一年内,他们转战临清、冠县等地,连战连捷。
又一年,起义军达三万人。
1862年,临清之战,是黑旗军辉煌时刻。
彼时,面对清军的重重包围,宋景诗率部,在堂邑、莘县、临清一带展开了游击战。
敌人来,我走,敌人去,我扰!黑旗军凭借自制的火药枪和大刀,将清军打得屁滚尿流。
这年夏天,朝廷派僧格林沁来战黑旗军。“黑旗军,别猖狂,我僧格林沁来也!”
僧王率马队冲进东平湖时,正中宋景诗的计策,“忽”地大火蔓延,等待僧王的是率先埋好的火油罐。
“我滴天,这是要烤人肉吗?”僧格林沁大惊失色,他和士兵,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完了,这是山东版的火烧赤壁。”僧王这时还有闲心想三国。
“大帅,随我走,”僧王的侍卫队长拉起他就跑。
原来侍卫队长是这里人,熟悉地理环境,他知道附近有条水沟,过了水沟,大火将被阻断。
二人身后跟着一部分手下,众人一起努力,终于脱离了危险,回头再看,剩下在原地的人马,全葬身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