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精神大振,立刻沉浸在对“3级增压技术”的研究中。
内核原理是利用压缩技术,将气态锂电池内部的锂基气态聚合物压缩,从而在体积和重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电容量的大幅跃升。
他快速在信签纸上列出关键数据对比:
一级气态锂电(of构型):80whkg
二级气态锂电(0f-蜂巢构型):92whkg(提升约15)
三级气态锂电(3级增压of-蜂巢构型):
陈默心跳加速:这三级增压技术一旦大规模量产,足以颠复现在整个主流的液态锂电池市场。
但狂喜之后,他便开始冷静的技术分析,迅速勾勒出量产面临的两大技术难点。
第一个难点,量产封装工艺变革:
从原本安全简单的“电池内固体封装充电”工艺,转变为更复杂、风险更高的“反应釜预充电生成带电气体->压缩->注入电池”工艺。
量产安全性和设备成本陡增。
第二个难点,电池内部结构强度要求剧增:
需要更多、更精密的of-蜂巢结构单元来“围困”被压缩的、体积相对电池空间更大的带电气体。
这直接关联刻蚀机精度:
陈默迅速评估了一下当前国内设备水平,心中有了初步规划。
“1级和2级压缩气态锂电,足以让远橙的电池拥有巨大市场竞争力,从而先淘汰那些污染大、
风险高的液态锂电!”
三级气态锂电迭代量产的技术路线,在他脑中逐渐清淅。
研发点结算与规划:
投入气态锂电二级10万点,三级100万点,总计110万点。
馀额:216万点。
系统界面上,“可研发”的项目只剩下柳明侦提交的《太阳能电池》方案了。
陈默手指悬停片刻,最终没有点下去。
“柳明侦的梦想很重要,但现在得优先保障橙子2的内核零部件!”
他刚刚按照黑科技手机零部件等级,总结出的规律:
一级黑科技通常有明显缺陷,二级开始追赶,三级才展现优势。
所以研发点必须预留够,陀螺仪和马达一出来就可以保证妥妥的黑科技,一出现就可以是三级黑科技零部件,超越市面主流产品。
当然了,对即将研发用于橙子2的震动马达和陀螺仪属于工学范畴,陈默这个理科直男对此几乎是一窍不通。
“必须集思广益!”陈默下定决心,明天找硬件研发组的工程师们出方案,看能不能激活系统研发提示。
而后,他拿起桌上那张写满了三级气态锂电压缩技术思维导图、数据分析和量产难点的信签纸草稿,走到卫生间。
打火机火苗窜起,纸张迅速蜷曲、焦黑,化为灰烬,被水流彻底冲入下水道,确保不留一丝痕迹。
翌日。
橙子科技2号会议室。
陈默虽然熬夜了,但精神亢奋,简单的换上休闲西装之后,还是恢复了科技公司老板的干练形象。
技术部副主管江屿沉稳地坐在他侧后方,左眉骨上的那道浅疤在会议室灯光下显得格外硬朗。
他按照陈默的要求,将硬件研发组全部12名工程师全部召集到位了。
陈默开门见山:“各位,橙子2的研发进入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