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们第一时间就到一旁联系家里,大概就是说明这边的情况,想要征询家里的意见。
这一套运营模式在当下最符合利益分配,所以肯定会有不少家十分心动。
实际上,很多二代家里都有自己的产业,他们很多人家里的产业其实在萧楚生的计划里本身也有相似的,那么如果让这些人来作为品牌承包商,那么付出的成本一定是最低的。
而且因为有经验在,那么早期成本也会降低,再加上双方利益绑定,紧密的合作也会更有展优势。
只不过这种新模式要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因为老的公司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意味着口碑,但也受限于口碑和第一印象。
难以突破。
萧楚生的打算则是真正独立出来,打造一条新的产品生态圈,因为对消费者来说,真正新的东西,那就是新的开始,他们会有尝试的动力。
这就好比一家老牌企业有一个经典的产品,但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经典的产品它就是好,买它就不会犯错。
那么结果就是……新产品永远卖不掉,长此以往,这个品牌也就困死在了这里。
所以新时代的企业运营模式,一定是推陈出新,让消费者永远相信新的一直会更好,新的一定在路上,愿意尝试,才有突破。
这是老牌企业总是试图打造一个爆款单品而总不愿意升级所带来的局限性,萧楚生既然打算搞,那当然就要从一开始就杜绝这些问题。
当然,当下国内的企业其实意识到这一点的很少,毕竟这时候还没有上市潮。
等到各种企业都跑去上市噶韭菜的时候就会现,安分守己的企业股价虽然稳定,但也没有上升空间。
而这种企业的股票……往往没有任何投资潜力,并不会被股民和投资机构看好。
所以说萧楚生这一套理念可就拿捏住了那些二代家里,毕竟这种玩法过于先进,他们找不到有问题的地方,但又在迟疑能不能跟进。
而这样子的萧楚生也更加让这些二代们家里的长辈们感觉到神秘,越是看不懂,就越是会倾向于认可。
为什么?因为聂华建站台,年纪轻轻又有如此成就。
如果他们过去的经营模式没有问题,那么理应当始终有所展才对,毕竟国内的市场这么大,哪有可能这么早就饱和一说?
在过去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会没有想过改变吗?当然不是,而是改了并没有什么效果。
所以当萧楚生提出新的看起来似乎可行的观点时,那么其可信度肯定要比曾经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完全不知道是否可行时要强太多。
所以这就是一种心理战,他们本就有计划改变,反正也不知道该如何变革,那为什么不跟着萧楚生来试试?
所以才过去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五家确认了要跟萧楚生合作。
不过这几家里有两家的产业属于后期型产业,也就是当下这个阶段投入市场属于打水漂那种。
萧楚生想了想后说道:“合作可以暂时开始,但具体投入市场的时机得到时候另外商议,你们家千万不能着急就放弃原有产业。”
萧楚生叮嘱了一番,那两家二代们便跟家里沟通去了。
至于其它的几家,就是当下最适合扩张的餐饮业务。
比如其中有一家就是开的连锁面馆,但仅仅在江浙这块开,一直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
他们也试过去眼镜娘家里那边开店,结果没有口碑热度,生意很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