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然听到刘备的要求,李贤很是诧异,他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了大半天,最后的战果却要被刘备摘了过去。
就这么白白便宜了大耳刘,李贤总是有些心中不爽。
可刘备如今一穷二白,连婆娘都没有,指望从他身上榨出油水出来,难于上青天。
罢了,要不是刘备,李贤又怎么可能收下徐和,得一强援?又怎么可能遇上赵云?
反正是一块飞地,距离北海国太远,就算是一个人情,送给刘备了!
跟曹军在城中的那场厮杀,李贤麾下的军卒阵亡一千五百人,剩下的人几乎人人带伤。
与损失相比,收获也是一样的惊人。
一千匹战马,一百副铠甲,还有数之不尽的刀枪武器。
类似的军械李贤已经收集了很多,大军长途跋涉,携带太多军械也是累赘,于是,李贤便打算折算成一些其他的东西。
无论是角弓还是长枪,东莱军都有些看不上。
不过,东莱军弃之如敝的东西,其他军马可都眼热不已。
李贤财大气粗,没有跟他们斤斤计较,近乎是半卖半送的给了友军。
这一次,就算是最为斤斤计较的关羽关云长都没挑出毛病。
李贤的作派实在是无可挑剔,换位思考一番,就算是他们处在同样的位置,要想做到李贤这种程度,肯定也是困难的很。
战后,李贤提出了离开。
临济县令大为诧异,而刘备却似乎松了口气。
刘备最怕李贤待在临济城,不愿离开。
那样的话,刘备又没了去处。
在临济百姓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李贤麾下的东莱军还是离开了。
赵云婉拒了刘备的邀请,暂时待在李贤军中,跟随他一道南下。
至于徐和的六千兵马,当然也不曾拉下。
大军北上的时候,李贤麾下只有五千人,现如今,算上徐和的人马,李贤已经坐拥九千大军。
这九千人马全都是百战老卒,与太史慈训练的北海军不可同日而语。
沿途间,一路无话。
浩浩荡荡的万余兵马行军,所过之处,无论是乡堡还是村落全都顺顺当当地交出粮秣,而李贤也不曾亏待他们,照样拿出缴获的军械来酬谢他们。
都昌城,孔融高居上首,下方,一群人依旧在激烈地争吵。
争吵的起因很简单,是为了徐州军借取粮秣的事情。
陶谦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他渐渐地把手中的权力交给了两个儿子。
长子稳重些,没有惹出什么事端,可却又略显蠢笨,次子,生性跳脱,总是作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
此番,徐州军借取粮秣的事情,据说就是陶谦次子搞出来的。
之前,李贤在北海国的时候,没有人敢来滋事。
可现在,李贤长期不归,一些心怀不轨之徒顿时有些蠢蠢欲动,他们认为,李贤八成是回不来了。
陶谦的次子就是看穿了北海国外强中干的事实,特意趁着李贤不在,北海**力空虚的空档前来敲竹杠。
两万名徐州兵已经抵达北海国境处,大有一言不合挥军来攻的迹象。
如此霸道情景,顿时让孔融破口大骂,可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