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碎石铺垫的大道,李贤只见两侧俱是鲜绿色的庄稼。
由于是统一开垦、统一规划,所以田地显得很是齐整,。
在每块田地的地头都建有一道深深的沟渠,这是防旱保湿的水渠。
水渠的尽头建有一辆高大的水车,水流冲刷着轮叶,发出“哗哗”的声响,此时田地不需要太多水分,所以水车的阀门并没有开到最大。
每隔百丈之地,都会有一座高高的木台,这是警戒望的岗哨。
一旦发现敌情,木台会第一时间示警。
在木台之旁,建有深井,青石、方砖堆砌的井壁之上有一座四角有棱的井亭,这是遮蔽风雨,保持井水清洁的必要措施。
后世里电视里经常出现的辘轱缠绕着粗粗的麻绳,可以节省提水的力气。
李贤走上前去,亲手打了桶水,只见井水清澈照人,尝了口,极为甘甜,当下很是满意。
无论在什么时候,水源都是确保田地丰腴、人丁兴旺的不二物品。
在李贤的刻意要求下,管宁在督造农耕事宜的时候,特意下了极大的气力。
现在来看,效果却是极为显著的。
以沂水为主干,密密麻麻的水渠像树木的枝叶一般伸展开来。
初步的田地灌溉体系已经成型,放眼四望,到处都是翠绿的田垄。
忙碌的人群在各自甲长的统筹引导下秩序井然,间或有三两个孩童在地头耍闹。
自小在徐州长大的吴丘见状之后更生感慨:“这才几个月,原本荒无人烟的地界竟然就变成了一等的良田,使君真乃神人也。”
吴丘原本只是一个渔民,机缘巧合之下捕捉了曹军奸细,后来为李贤赏识,得以进入军中。
自此以后,吴丘便青云直上。
之前,与西凉军的激战中,吴丘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对麾下的褒扬,李贤报之一笑,在下邳不过三里远的地方,一群工匠正忙着建立祠堂。
祠堂后头是一排排的坟墓,墓里埋着的俱是战死沙场的徐州军汉。
墓前有碑,碑上篆刻着军士的生平事迹。
先有墓志铭,后有供人祭拜的祠堂,这可是士绅权贵才有的待遇,然而李贤麾下,只要用心杀敌,等闲军士便可以享受到了。
谁人不想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普通的军汉虽然没有太多家国的念头,然而李贤这般敬重死者的作为无疑极大地收买了人心。
活着,有前所未见的俸禄待遇,若是奋勇杀敌,甚至还可以娶妻生子,死了,有碑有墓,跟着这样的使君作战,谁人不效死?
从高句丽、东瀛各地搜刮来的夷女多数都分配给了军汉,虽说言语不通,但这些夷人婆娘吃苦耐劳,倒是农作的上佳人选,而且,床榻之间更是任君采撷。
为了保持军卒们的战斗力,李贤把麾下的军汉们尽数遣到了城外驻扎,训练更是一日不曾懈怠。
不过,一张一弛才是长久之道,为了振奋军心,李贤准许军卒每隔七日回家休息一日。
如今,军卒七日一休已成惯例。
徐州、青州欣欣向荣,可是,豫州却乱了起来。
黄巾再起,百姓只能四处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