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战死之后,二人不知去向,本以为二人已然战死,现在看来,他们竟然降了李贤。
一时之间,潘副将觉得自己投降的举措很是明智,连赫赫有名的大将都降了,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副将坚持什么?
郡守府,亲卫将拷问出来的情报报与胡庸知晓。
“孟公威?孟建?”胡庸满脸茫然。
“不错,正是此人”
胡庸环顾左右:“此人为何与我青州作对?可有人知其来历?”
青州军将人人摇头,真正长于计谋,胸有韬略的谋士都不在,此时,涌入城中的都是些武夫。
鞠义、高览虽然听说过孟公威的名头,可是,他们却没有说话的**。
本是被迫卖命,谁肯出死力?
在众人相顾无言的时候,一道清朗的声音传来:“这汝南孟建我却听说过”。
胡庸皱起眉头:“嗯?你且说来听听”。
“潘凤?”
说话之人正是潘凤,也就是潘副将之子。
听得胡庸所言,潘凤不卑不亢,嘴里道:“据我所知,孟公威曾在荆州求学,与诸葛亮、徐庶、崔州平、石广元私交甚好”。
竟与徐庶扯了关系,李贤帐下,徐庶是胡庸最为敬佩之人。
眼下,孟公威摆明了要与青州作对,胡庸不敢怠慢,他记得清楚,李贤曾经提过,要将各地大有才干的能人隐士全都收揽于麾下。
毫无疑问,能与徐元直相交莫逆,孟公威一定有其过人之处。
在胡庸的固有思维里,与徐庶相关的好友都是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深居名山深林中的大隐士,他们是那样的孤傲,便如同九天之上的云霄,不愿沾染一点尘埃。
就算他们不愿帮助青州,也不至于故意来捣乱吧?
言归正传,听得孟公威去了巨鹿,胡庸沉吟一番,道:“此时事关重大,来人呐,快马报与太史都尉!”
“喏!”
潘凤摩拳擦掌,颇有前往巨鹿一试的迹象。
陈武见状,嘴里道:“胡统领,因我之故,大军开拨数百里,耗费钱粮无数,眼下使君虽未责罚,然而,我心难安,此番,我愿戴罪立功,去擒那孟公威!”
潘凤大喜:“某愿同行!”
胡庸略一琢磨,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想来,有一千精锐铁骑护卫,便是谁也伤不了陈武分毫。
再者,看潘凤这模样,一定是个地头蛇,有他统领,相比事半功倍!
“好吧,切记,多加小心!”
“喏!”
南皮城到巨鹿即便快马奔驰也需要五个时辰,孟公威为什么一定要去巨鹿呢?
胡庸怎么也想不明白,不过,这却不妨碍他固守待援。
太史慈正在泽幕城,此番,背矛军是为陈武而来。
既然陈武无事,那么,背矛军便没了进一步活动的空间。
与其贸然行动,倒不如让陈武投石问路。
陈武得令之后再度出发,已经吃了一次亏,此番,无论排兵布阵还是安营扎寨,他都小心谨慎,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