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问题之后失魂落魄,他这才明白,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坏了大事!
若是曹军加紧行程,又怎么会让青州军得空偷袭荆州军?
现在倒好,青州军胜了,刘表遁逃,曹操只能一人面对强敌了。
这可如何是好?
县,荀下了一道谁也想不到的命令将县所有的人口钱粮搬到长安!
眼下青州军虽未赶到,但是,谁也不敢保证青州军会不会按兵不动。
只有坚壁清野,日后青州军才无法就地补给,而曹军则可以放心的应付来犯的人马。
反正经过数次动乱,长安城已经今非昔比,城内空下了大片的住宅。
之前荀命人粗略的统计过,县的人口只不过八千有余,偌大的长安城,昔日可是有百万人口,区区八千,只不过是滴水入缸罢了。
不过刚下这道命令的时候,荀攸还是提出了异议,“叔父,只怕此计会大损关陇民心!”
荀微笑,“不然,只是让他们暂时离家,又不是永远待在长安城,只要渡过危机,他们还是可以回来的”。
“可是叔父~~”荀攸还想再劝。
“公达莫忧,百姓的物品,我会使人登记造册,绝不容人妄动,但凡强掳百姓财产者,立斩无赦!”荀早就想到了种种的预防措施,他不但要借此机会断绝到荆州军的补给,甚至还要一举收复关陇之地的民心!
董卓以来,凉州军暴虐凶残,只要兖州军略施小计,便可尽收民心。
荀环视四周,道:“你们以为如何?”
“此计釜底抽薪,肯定大大出乎李贤意料,计是好计,只是一定要严令士卒,不可有侵扰百姓之举!”
“那是自然,我会让子恒将军亲自巡视,发现一个斩一个,发现一双斩一双!”
“如此以来方才妥当”
“你们若是不放心,自然也可以跟随子恒将军一同巡视”
曹操出征南阳,兖州、河东自然要留人看守,这是他的老巢所在,不容有失。
荀定下迁徙之计,虽然有些劳民伤财,却也不是全无用处。
毕竟,曹军主力已经尽数南下,万一青州军抽调兵马来犯,兖州只能严防死守。
说到底,兖州军力还是有些不足。
军力为何不足?
这又要归咎于粮秣不多上面了。
粮秣?
南阳有的是!
于是,曹操南阳一行势在必得,否则的话,兖州便陷入无军key、无粮可食的死循环。
秋冬接替,正是农闲的时候,战事开启,李贤决定征召军卒。
幽州、冀州不同青州,他们不熟悉李贤的政策。
因而,为了收买人心,李贤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命人在河北诸城贴出了大量的招兵告示。
上面的各项政策非常诱人,比如说:一人当兵,全家免税;一户出粮,来日三倍还之。
就是说,假若现在河北的百姓为汉军提供了一斗的军粮,那么来日李贤就要还给那户人家三斗的粮食。
这一条,有点儿商鞅变法,取信与河北百姓的意思。
其实,李贤并不缺粮秣,他只是想通过此举取信于民,让百姓信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