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
大明使团已经到达朝鲜。
金维汉摇身一变,从朝鲜遣明使者,成了大明派出的上国天使。
他没有仗势欺人,也没有报复曾经欺负自己的人。
按照朱棣的吩咐,金维汉严厉斥责朝鲜国王,将他们后人所做的荒唐事一一列举。
随后强调道:这都是因为没有认真学习天朝儒家经典的原因。
“天朝将会在朝鲜兴办学校,派遣太学生来教授儒家经典。”
是夜,两班贵族入营寨,想知道天朝皇帝陛下未来怎么处理朝鲜。
金维汉解释道:“朝鲜仍然是朝鲜,暂时不会变。”
“如果朝鲜贵族愿意前往海外新建封国,与中原世族待遇相同。”
“目前朝鲜要戴罪立功,协助天朝士兵攻占倭岛和剿灭女真。”
两班贵族脸色从无法相信的惊愕,变成皱眉的苦思,接着是恍然大悟,最后化作一声无奈的苦笑。
至少给了可以化家为国的大饼。
不管这个饼最终能不能吃到,永乐帝至少做到了先礼后兵。
难道还能造大明的反吗?
环顾四周,投北元、联倭岛,能打过大明吗?
多半是不能的。
听大明安排,至少有条活路。
造反,就等着被做成京观吧。
金维汉负责和文人、贵族打交道。
李二虎则和将领、士兵打成一片。
从海船上带下食物,夜夜举行联谊晚会。
他不媚上,也不欺下。
虽然按照礼节,李二虎比朝鲜将领高了数个等级,但他待人平和,以礼相待。
拿出了当初做土匪的气势,和众将处的像兄弟一样。
有士兵感慨道:“果然是天朝将领,待人待物不一般。”
李二虎对朝鲜士兵,就像对自己兄弟一样。
谁的家人有个头疼脑热,他都会带着随行的军医前去治疗,分文不收。
也就是朝鲜士兵没读过《水浒传》,否则李二虎高低能得一个“及时雨、呼保义”的名号。
天津。
因朱棣而得名,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
大树贩奴集团从此出发,先前往朝鲜,带上朝鲜士兵去倭国。
让朝鲜士兵去捉倭奴,之后带上投诚的倭奴,前去捉拿昆仑奴。
并不是大树集团的造船速度快,他们根本就没造。
赵王和朱棣友好商量,先从海军与郑和的船队里借几艘,未来大树集团的船造好了,以借一还三的比例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