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书记录里,旧党中不止苏轼反对。
范纯仁、范祖禹、范百禄,还有吕公着,全都反对司马光废掉免役法。
如果反对废掉免役法,就代表不是旧党,那三范、两苏,还有吕公着,他们全都不是旧党了,旧党直接没人了。
这是陷入了一种僵化的思维定式,认为属于同一个团体,就代表他们的政治主张百分百一模一样。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同网络上某些张口门阀士族,闭口文官集团一样,总是喜欢用团体的共性来抹杀个人的特性,从而把整个历史给简单化。
事实上,所谓的旧党成员,虽然在大的立场上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具体到某些细节上,他们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司马光虽然力主废除掉王安石的行政法令,但是王安石改革科举,重策论而轻诗赋,司马光是很支持的。
范纯仁,范仲淹的儿子,旧党中的大佬,他觉得王安石的青苗法没问题,一个劲儿的捣鼓司马光别废青苗法。
最后,还是苏轼站出来给阻止了。
人不是npc,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因为同属一个团体的,所以铁板一块,没有一点分歧,这可能吗?
同样的例子,还有新党。
曾布是新党,但他反对市易法。
沈括反对保甲法,章惇反对保甲法和保马法。
而吕惠卿,手实法直接导致新党内部炸锅。
可见不管是旧党,还是新党,内部也不是所有人意见都统一的,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与见解。
这才是正常的,这才是现实世界。
指望一个团体、一个党派、一个集团内部,所有人共用一个大脑,这种情况只会在阴谋论者的嘴里,亦或者高度智能化的ai时代。
但即便是智能化,也会出现答非所问,运行出错的情况。
何况是拥有七情六欲的人呢?
最高领导者一声令下,整个集体自上而下就严格按照命令运行,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反对,不打折扣的执行命令,这种情节,我只在小说里见过。
所谓新党成员,大体上支持新法,但并不代表对新法就没有一点个人意见。
所谓旧党,大体上反对新法,但并不会粗暴的认为新法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在具体的措施和策略上,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特点,不是一句新党、旧党就能刻板定性的存在。
苏轼作为一个典型的旧党,整体上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却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个别法条表示认同,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你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粗略一点形容,你讨厌公司出台政策的部门,十之有九的政策你都不喜欢,你恨不得这个部门马上消失。
但该部门其中有一条政策,是你觉得好的政策。
虽然你仍然讨厌这个部门,仍然希望它消失,但部门消失后,你希望这条好政策继续存在,两者并不冲突。】
弹幕区:
『脸谱化便于记忆,历史上大多数时间的大多数人都是没文化的。』
『我九年义务教育,中考、高考,你说我没文化?』
『读书只代表你会认字,不代表你懂道理。』
『一个太激进,一个太保守。』
『王安石的问题是不考虑现实,完完全全的理想主义者得罪了所有人。』
北宋,元丰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