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伯符若是还活着,该有多好。
两个弱小的一方,联合起来,抵御强大的一方,本就是难事。
偏偏队友不仅时时扯后腿、不分敌友,还没脑子。
孤真的好累。
叹息之间,刘备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忽然明白后世两性之小说为何称为刘备文了。
刘备=刘皇叔,皇叔=黄书。
后人的智慧能用在正道上吗?
也亏你们能想出如此奇葩的含义。
【前几天刷到一个三国杀视频。
主公刘备,二号位界徐盛。
刘备给徐盛牌。
徐盛说:我是反贼。
刘备说:没关系的。
然后徐盛挂上连弩从三号位一路六杀,只剩他和刘备,然后点了投降,说了句:你赢。】
评论区:
〖系统选的忠臣,哪有我自己选的可靠。〗
〖已经爽过了,不必强求输赢。〗
〖忠臣:所以,我是你们计划中的一员吗?〗
〖徐盛: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界徐盛: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不是系统的。〗
〖把前面的忠臣都砍了,他让我看不清徐将军的背影!〗
〖君以国士待吾,必以国士报之。〗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主送牌提携义,杀穿六贼送君赢。〗
东汉,建安十三年。
丹阳郡,芜湖。
“俺叛变了?”县令徐盛放下手中酒杯,迷迷糊糊道。
“父亲,这是后人的游戏,您没叛变。”
“如今三方和谈,即便未来真做了,也谈不上叛变。”
徐楷不忿道:“当年您以两百人,挡住黄射近万人进攻,杀伤千余人,东吴之主却只给了您一个校尉之职。”
“呵,别说俺们父子没投刘,即便投了刘,那也不是俺们的错,是东吴之主不识忠臣、不识功臣、赏罚不明。”
校尉,始置于秦朝,西汉时,仍然是个了不得的职位,品秩从二千石、比二千石到六百石不一。
然而经历新朝,到了东汉,校尉基本成了闲职。
到了三国,校尉的含金量可大可小。
徐盛的校尉之职,便属于下等偏中,中等偏下。
所以徐盛儿子才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