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绍兴?
绍兴什么?
是辽仁宗的年号?
还是宋高宗的年号?
难道是绍兴师爷?
正所谓:流水的县官,铁打的吏员。
又有民间俗语:吏奸似鬼,役滑似油。
绍兴师爷起于元朝,兴盛于明清。
流官到任,想要做些事,或者要求低一点,至少不被吏、役阳奉阴违,被他们架空,那就需要一名乃至数名师爷。
刚开始,做师爷的人来源复杂,并不仅仅是绍兴。
但是逐渐的,师爷基本成了绍兴的自留地。
因为江南文风昌盛、富裕,江南官员较多。
同时很多师爷要么是有功名,但是无法再进一步的士人,或者就是等待再进一步的士子。
以绍兴人为核心,以江南同乡为外围,师爷群体利用亲朋、师生或同乡、同职等关系,构织了一张大网。
随着日积月累,绍兴师爷名气越来越大。
大明朝的一半在皇帝(包含勋贵、外戚、藩王)和士绅手中,另一半则在官吏手中(清朝同样适用。)
而勋贵、藩王、外戚,家中都要请绍兴师爷,帮自己写公文、写贺表,帮自己规避法律风险,帮自己揣摩上意,帮自己迎来送往。
所以这天下,绍兴师爷占了近乎一半。
因为官员会将师爷安排在县衙帮自己做事。
有的几乎就是甩手掌柜,整天忙着和文人聚会扬名,除了上堂、接旨、和媳妇睡觉,其他事情基本全交给师爷做。
天下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选师爷都会选择绍兴,即便启用同乡,也只能是其中之一。
因为上官的师爷是绍兴的,上官的上官的师爷也是绍兴的,就你搞特殊,不用绍兴的。
你是对绍兴不满?还是对我这个上官不满?
李时珍绞尽脑汁,也没想到自己和绍兴有什么关系。
唯一能和绍兴扯上关系的,无非就是曾经去过绍兴,游历途中帮几个绍兴师爷治过病。
陛下,总不可能认为就凭着这个关系,我就能打入进去吧?
想起后人的一句吐槽:谜语人滚出哥谭!
李时珍现在很想说一句:谜语人滚下皇位!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