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电话响起,来电的人居然是轻化工大学的校长。
“哈哈,秦总,我可看到你要参加高考的消息了,说实话你也不用太紧张,我们轻化工大学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绝不会让秦总这样的要求进步的企业家没有大学读!”
秦风在电话里笑了笑,要不还是说人家文化人说话就是好听。
这还没开始就已经在蹭自己热度了,秦风敢保证,说不定轻化工这边已经发了声明,愿意降分多少多少,破格录取秦风等等。
不得不说,也就是这一波蹭热度,这所西南小城的二本大学,今年的录取分数线较以往提升了足足十五分,当然这是后话……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这时候时的高考基本还处于处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
一个班里差不多50名学生,能考上本科、专科的人数加起来最多也就10余人。
哪怕是专科生,毕业以后一样能分配到国企,或者政府部门工作。
参加考试和最终录取的人数形成巨大反差,令人充满焦虑恐慌。
大多数学生私下里都在盘算今后的去向,很少有人有自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大学。
毕竟当时的教育,更靠个人的悟性以及老师的传承。
很多不认命,不甘愿一辈子一天两顿的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忍受着饥饿还要往地里挑粪干活的人。
只有高考这一条路,铩羽而归的比比皆是,复读也在正常不过,只是为了考上一个师范类的专科,吃上公粮,端上铁饭碗。
毕竟城镇的学生还可以参加国企招工,继承父母的铁饭碗,甚至是参军,而农村的学生考不上多半只有回家务农。
家里条件宽裕的则筹些钱弄个门面开个店铺,大抵如此。
高考结束,命运便千差万别。
在万千学子苦苦的煎熬中,7月7日悄然来临,他们将承受昏天暗地却转瞬即逝的3天。
秦风带上准考证,开着车到了考点外,找了个地方停好车之后,慢悠悠的朝考场走去。
此时的考察外几辆警车停在一边,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站在一旁。
考生中本来就紧张没见过多少市面的人光是这一幕已经被吓得小腿发软,脸色苍白。
未进考察便晕过去的事情,这个时候屡有发生,还在监考老师们早已经见惯不惯。
但是这处考点有些与众不同的便是,门口围满了不少记者。
要知道这可是1991年啊!可不是后世,记者媒体们围在考场外随意采访学生的年代。
秦风心道:“不会是堵我的吧?”
混在人群中,检查准考证的时候,他还是被一些眼尖的记者认了出来。
不过这时候秦风已经进了考点,记者们也只能望洋兴叹。
对于记者们的反常表现,监考老师还是通报给了考点负责人。
原来是汉美日化的秦总在我们考点考试呢!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