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楚云飞接过酒葫芦,小小抿了一口。火辣辣的高粱酒顺着喉咙烧下去,竟让他精神一振。
三人简单交流了战况。此役独立团伤亡近百人,358团警卫排也折损过半。但战果辉煌:摧毁两门新式火箭炮,毙敌两百余人,更重要的是挫败了日军用毒气弹和火箭炮联合攻击的阴谋。
"被俘的日军交代,这些武器是从东北秘密运来的。"赵刚推了推眼镜,"据说还有更多新式武器正在测试中。"
楚云飞心头一紧。看来"影"的势力在关东军内部渗透很深,必须想办法斩断这条线。
"楚老弟,这次多亏了你。"李云龙难得正经起来,"要不是你带人及时支援,老子的独立团恐怕要交代在黑风口了。"
楚云飞摇摇头:"两军协同,本该如此。"
"说得好!"李云龙一拍大腿,"老子就喜欢你这脾气!等伤好了,咱们好好喝一场!"
赵刚从文件堆里抽出一张地图铺在桌上:"两位团长,虽然我们暂时挫败了日军的计划,但平安县城仍是颗钉子。我建议,等部队休整完毕,联合攻打县城,彻底拔除这个据点。"
三人开始研究作战计划。楚云飞凭借现代军事知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比如利用地道接近城墙、集中火力打击薄弱点等,让李云龙和赵刚频频点头。
正讨论间,一个通讯兵匆匆跑进来:"报告!二战区长官部急电!"
楚云飞接过电报,脸色渐渐阴沉。电报是阎锡山亲自签发,措辞严厉:指责358团擅自与八路军协同作战,违抗军令,责令楚云飞立即率部返回驻地接受调查。
"阎老西这是唱的哪出?"李云龙不满地嚷嚷,"打鬼子还有错了?"
赵刚若有所思:"恐怕没那么简单。据地下党情报,重庆方面最近对晋绥军施加了很大压力,要求限制与我军的合作。"
楚云飞冷笑一声。国民党顽固派始终不忘"攘外必先安内"那一套,在民族存亡关头还在搞摩擦。
"回复:遵命。"楚云飞平静地对通讯兵说,"但我部伤亡惨重,需暂留原地收容伤员,三日后启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通讯兵敬礼离去。李云龙气得直跺脚:"楚老弟,你真要回去挨整?不如。。。"
"李团长,"楚云飞打断他,"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两人一眼,"抗日救国也是军人的本分。"
赵刚会意,微微点头。三人心照不宣——表面服从命令,暗中继续合作。
接下来的三天里,楚云飞强撑伤病,亲自安排各项事宜。伤员分批转移,阵亡将士妥善安葬,缴获的武器弹药与独立团平分。他还秘密留下了一批通讯器材和医疗物资,委托赵刚转交给当地的抗日游击队。
临行前夜,李云龙设宴为楚云飞饯行。说是宴席,其实不过是几碗野菜汤、半只烤野兔,外加一壶劣质烧酒。但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已是难得的盛宴。
"楚老弟,老子敬你!"李云龙端起粗瓷碗,"你是条汉子!晋绥军里少有的明白人!"
楚云飞举碗相碰:"李团长过奖了。楚某只是尽了一个中国人的本分。"
赵刚也举起水杯(他从不饮酒):"楚团长深明大义,赵某佩服。希望日后还能并肩作战。"
三只粗碗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月光下,三个性格迥异的军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次日拂晓,358团残部整装出发。楚云飞骑在马上,回头望向送行的李云龙和赵刚,郑重地敬了个军礼。两人同样肃然回礼。
队伍渐行渐远,消失在晨雾中。楚云飞知道,等待他的将是阎锡山的责难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打压。但此刻,他的心中无比平静——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用楚云飞的身份,为这个苦难的民族尽一份力。
山路崎岖,前路漫漫。远处,平安县城的轮廓隐约可见,城头上膏药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楚云飞握紧缰绳,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
喜欢铁血晋绥:我楚云飞纵横亮剑请大家收藏:()铁血晋绥:我楚云飞纵横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