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山县虽已收复,
可摆在大将军和小侯爷面前的难题,却如一座巍峨大山,横亘眼前。
紫山县县衙大堂内,
一众将军、校尉整齐围立四周,神色肃穆,静静等候大将军发令。
大将军稳稳端坐主位,目光如炬,依次扫过两旁身姿笔挺的将领们。
随后,他缓缓拿起桌上那份沉甸甸的汇总报告,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紫山县如今已在我军掌控之中,但情况不容乐观。
据统计,现有的百姓人数,十不存一。
此外,还有众多逃难的难民,以及藏身山中的灾民尚未归来。
且方圆百里内,能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
当下,粮食与民生,成了我们亟需解决的头等难题。
大家都畅所欲言,说说各自的想法。”
众将军听闻,不禁面面相觑。
平日里,行军打仗他们冲锋陷阵,游刃有余,
可提及如文官般筹措粮食、发展民生,这可着实让这群大老粗们犯了难。
他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依旧毫无头绪,
一个个面露难色,抓耳挠腮。
一旁的小侯爷亦是双眉紧锁,头痛不已。
此前在苍云镇,各项事务在他的打理下井井有条,
可那都是建立在粮草物资充裕的基础之上。
而如今的紫山县,
经鞑子一番烧杀抢掠、肆意破坏,早已满目疮痍,不成样子。
百姓所剩无几,物资粮草更是匮乏至极。
虽说成功收复县城,可如今面对的却是这般艰难困境。
目前储备的粮草,仅够大军维持一个月,
这点粮食,对于当下的局面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再看紫山县连同苍云镇等附近收拢的百姓、难民,
人数已达两万之多,这两万多张嗷嗷待哺的嘴,
每日消耗巨大,入不敷出,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这时,
一位将军犹豫着开口道:
“大将军,要不咱们派人去周边县城借粮?
兴许能解燃眉之急。”
大将军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
“周边县城同样受灾严重,自顾不暇,借粮怕是困难重重。”
“。。。。。。”
众人又陷入了沉默,气氛愈发凝重。
县衙大堂内,烛火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