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小侯爷与王铭正在县衙内的书房中,
俯身对着摊开在案几上的县城规划图,热烈地商讨着下一步的发展大计。
听到外面传来的嘈杂声,二人不禁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一丝疑惑。
还未等他们起身查看究竟,一名衙役已匆匆忙忙地冲进书房,
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
“小侯爷、王大人,八百里加急军报送到!”
小侯爷与王铭听闻,脸色微微一变,
赶忙放下手中事务,疾步走向大堂。
信使见二人到来,挣扎着从马背上翻身而下,
顾不上擦拭额头豆大的汗珠,单膝跪地,
双手高高举起信件,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
“小侯爷、王大人,大将军军报,请二位大人速速查看!”
小侯爷神情严肃,快步上前接过信件,
与王铭一同展开阅读。
刚扫了几行,小侯爷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
眼中闪过一抹深深的忧虑,忍不住脱口而出:
“竟有这等严峻之事!”
王铭的面色同样凝重如铁,目光紧锁信件,喃喃自语道:
“局势如此危急,看来我们得即刻想办法应对。”
原来,信中详细描述了前线的战况。
大将军虽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收复了石山县,
然而这石山县在战火的肆虐下,已然面目全非,一片荒芜。
全县范围内,包括所有镇子的居民、百姓以及四处逃荒而来的难民,总数竟不足两千人。
更为棘手的是,军中粮草储备几近枯竭,
大将军在信中言辞恳切且焦急万分,
催促紫山县务必尽快筹集并押送一批军粮过去,以解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大将军虽成功收复黄州西北地区大片边疆失地,
可战略要地雁门关,却仍牢牢掌控在鞑子手中。
鞑子的左贤王亲率十万剽悍的精锐兵马,
在关前与大将军的军队形成对峙之势。
双方僵持不下,一时之间难以决出胜负,这一局面令大将军头疼不已。
小侯爷紧握着信件,在大堂内来回踱步,神色忧虑地说道:
“王兄,如今看来,这军粮之事十万火急。
不过所幸咱们紫山县此前储备了不少粮食,倒无需百姓再节衣缩食地捐献。
但即便如此,要在短时间内筹备妥当并安全押送过去,也绝非易事啊。”
王铭微微点头,轻抚着下颌的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
“小侯爷所言极是。
大将军在前线为国家浴血奋战,收复失地,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拖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