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六百三十五年,纪国元年,纪国父子三人几乎都没怎么回过国都。
一批批的纪国官员更是被调到各地。
这样的大规模行动,让天下城池终于安分下来。
四百四十九城,终于有一半变为郡县制。
工部,农学,兵部,派出不知多少人,用纪国先进经验改变各地城池。
这样的改造势必会十分艰难。
而纪国这种模式,却在天下间慢慢推广开。
只要按照纪国律法办事的郡县,竟然真的向着纪国旧城池看齐。
高产的粮食,便利的水利,趁着农闲四通八达的水利。
所有的所有,都在这一年里开始逐步形成。
等到秋收之后交田税的时候,这些城池发现纪国说的是真的,确实没有苛捐杂税,确实该交多少交多少。
算起来,便是没有增产,他们能留下的粮食也比战前多。
更何况,他们经历过接近三年的战争。
在官员们的帮助下,从战争的贫穷到丰收,竟然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如果说平常的郡县被纪国较轻的赋税惊喜到。
那天下间还有几处城池,直接被减免三年赋税。
之前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被屠城的几个郡县,在这三年里,不用交税,不用徭役。
他们要做的,就是恢复生活。
不用交税?
天底下的百姓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话。
接着,他们发现所有不生事的郡县里,同样开始陆陆续续减免赋税。
就差直白说了。
别闹事!
负担就轻,大家好好过日子。
要是闹事了,那就只能见血。
恩威并施这一招,在哪都有用。
得到实惠的天下百姓,无不感念纪国纪伯的恩德,更感激奔走的纪国官员。
一时间,说一个人像纪国官员,竟然成了夸奖的话。
比如说,你做事真像纪国官员,那意思就是,你能力很强!你办事利落!
听到这些夸奖的纪国官员们,差点抹一把辛酸泪。
终于有人懂他们了。
知道他们这一年怎么过的吗?
不是在这办差,就是去那边办事,一年了!一年都没停过!
一会去剿匪,一会去扶贫,还要修桥铺路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