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边关好几个月,狼叫声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公孙笑年纪小,学着学着,跟小狗叫差不多,偏偏他爹还逗他:“再学两声,声音短一点。”
“对,就这样,乖儿子,更像了。”
哪有他这样当父亲的。
逗着孩子学小狗叫?
周季漪忍不住又笑,心里那点念头也没有了。
她依旧为哥哥感到不值,可事到如今,哥哥肯定会来。
到时候再说吧。
面前依旧是排着队在剪羊毛的绵羊群。
今年听纪凌的话,当地多养了不少。
这些剪下来之后,就可以正式试试周季漪的方法了。
之前只收集了些,不过周季漪试出来怎么做羊毛衫,适合羊绒毛的布料也织出来。
而那布料,也是用羊毛做成的棉线来织,织出来的布料又软又密,又或者在外面添一层混了杜仲胶的葛布,绝对不会跑毛。
那胶一定要适量,多了面料太硬,用少了则没效果。
不过只要找到方法,那后续一定能改进。
在等周王来的这段时间,纪凌跟周季漪在洗羊毛,织毛线,做羊绒衣,羊毛衫。
虽说是农忙时间,可还是有不少百姓过来学习。
收获重要,学做衣服同样重要,等到今年冬天,大家就能有保暖的衣服了。
边关的百姓,许多人户里都是有羊的,就算只能做一两件,自家出门够穿就行。
火炕的事也要提上日程。
纪凌打算今年农闲的时候,搞个火炕下乡的活动,这东西做起来简单,希望各家都给做上。
还可以趁着天气好的时候,各家多捡点柴,这样等到冬日就算买不起炭火,也有取暖的燃料。
别看现在刚六月,可眨眨眼,冬天可就来了。
当地百姓只觉得,小公子一来,他们这不仅安全了,好像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如果再把胡人赶跑,那日子会更好过。
六月中旬,边境大军集合完毕。
六十万大军全部在雁门关附近,等待听候调遣。
从中原而来的两千王军到底还是来了。
论气势,远不如纪国士兵,就连率领他们的周王都带着灰败的气息。
但他还是来了。
身后跟着郑锡跟缪成志,全都是周朝老人。
不过即使是纪凌,也要发出一句疑问。
啊?
这配置?
打底细全都被摸清的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