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塾师的目光变得深远起来,“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骚人骚客,为何要作诗、填词、立赋?除了抒发胸臆,也是为了扬名。”
“一篇惊才绝艳的诗赋,足以让你名动京华。”
“有了好名声,主考官在阅卷时,自然会高看你一眼。”
“将来入了仕途,同僚上官,也会对你另眼相看。这,便是声名带来的好处。”
他继续说道:“而想要快速地获取声名,最好的途径,便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会’。”
“文会?”
林子轩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对这种风雅之事充满了向往。
“不错。”钱大塾师将手中的那封烫金请柬放在了桌上,推到两人面前,“文会,是文人雅士们以文会友,切磋交流的集会。”
“在文会上,佳作频出,也是最容易一举成名的地方。”
他的目光在两个弟子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郑重地说道:“老夫手中,正好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半月之后,乃是当朝吏部侍郎王大人的六十大寿,王大人将在京中府邸大宴宾客,届时,京中名流,文坛巨擘,皆会到场。”
“这既是一场寿宴,也是一场顶级的文会。”
“老夫与王侍郎之子有几分旧交,有幸受邀。”
“我打算,带你们二人同去,见见世面。”
“吏部侍郎?!”
林子轩倒吸了一口凉气,小脸瞬间变得煞白。
吏部侍郎,那是何等人物?
正三品大员,掌管着大部分官吏的升迁调补,是真正的朝中巨擘,权倾朝野!
他爹一个七品县丞,在吏部侍郎面前,连提鞋都不配。
而他,竟然要去参加这种人物的寿宴?
这这简首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林子轩下意识地看向身旁的徐飞。
然而,他看到的,却是徐飞那张平静无波的脸。
徐飞的眼中,没有丝毫的紧张和胆怯。
相反,在听到“吏部侍郎”西个字时,他忍不住有些激动。
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从一个小小的村童,到名动京华的才子,再到踏入朝堂,这条路,寻常人要走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
而现在,钱大塾师递给他的,就是一条可以一步登天的捷径。
风险巨大,但收益,也同样巨大。
他甚至没有丝毫的犹豫,对着钱大塾师,深深地作了一揖。
“学生,愿意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