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小的争论就此展开。
有人欣赏其务实,有人则嫌其文采不足。
最终,刘大人一锤定音:“科举取士,所为者何?为国选材也!此等经世致用之才,若因文风细故而黜落,岂非我等考官之失职?此卷,当为第一!”
他的话掷地有声,无人再敢反驳。
待所有名次初步排定,便是拆封弥封,揭晓姓名的时候了。
当书吏高声唱出第一名卷首的名字时,整个公房内,瞬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江州府,下河村,徐飞!”
徐飞?
那个七岁考中案首,名动京城,被吏部王侍郎收为义孙的神童徐飞?
刘大人手里的茶杯都顿在了半空中。他脑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
王侍郎
如今在朝中虽只是侍郎,但深得陛下信重,隐隐有入阁之相。
而这位徐飞,不仅是神童,更是王侍郎看重的人。
再者,一个七岁的孩子,连中县、府、院三试案首(作者写到后面经过读者发现己经越过了院试,大家自动忽略一下,对不起)。
如今若再高中乡试解元,这便是“小三元”!
此等文坛佳话,百年难遇,传出去,不仅是江州府的荣耀,更是他刘某人主考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原先只是单纯欣赏文章,现在,这份欣赏里又多了几分政治上的考量。
这篇文章,本就写得极好。
将他定为解元,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这既是为国选才,也是顺水推舟,更是为自己的政绩添光加彩。
何乐而不为?
“咳。”
刘大人清了清嗓子,将茶杯放下,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江州文风鼎盛,可喜可贺啊!就此定榜吧。”
几日后,秋阳高照。
贡院前,巨大的杏黄色皇榜缓缓揭开。
无数颗心,在这一刻提到了嗓子眼。
“头名!解元!江州府下河村,徐飞!”
唱榜官吏那拖着长音的呼喊。
人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议论声。
“徐飞?又是徐飞!”
“天哪!七岁的解元!这是文曲星下凡啊!”
“小三元!我江州府出了个小三元!”
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整个江州府城,又通过快马加鞭,飞向京城。
半日后,一队官差敲锣打鼓,将一块刻着“文魁”二字的巨大金字牌匾,送往了江州府城徐飞所居住的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