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说不练假把式。”
他环顾了一下雅间。
“有笔墨纸砚吗?”
刘福贵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点头哈腰。
“有!有!小人这就去取!”
他几乎是小跑着去前台,那动作和他肥胖的身躯形成了滑稽的对比。
很快,刘福贵就捧着一套文房四宝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小心翼翼地将纸铺在桌上,又亲自研好了墨。
林凡也不客气,拿起毛笔,蘸饱了墨汁。
他略一沉吟,笔尖便落在洁白宣纸上。
他写的,正是刚才报出的那几道菜的做法。
麻辣小龙虾的香料配比,爆炒火候。
宫保鸡丁的花生、干辣椒、鸡丁的黄金比例,那独特的荔枝口复合味型。
鱼香肉丝里泡椒、葱姜蒜末营造出的“鱼香”而非真鱼。
麻婆豆腐的麻、辣、烫、香、酥、嫩、鲜、活。
这些做法,在这个时代看来,无疑是石破天惊的。
许多调味料的搭配,烹饪手法的细节,都与当下的主流技法大相径庭。
这些菜谱,自然不是他林凡原创,而是前世在音抖上刷到的那些美食教程。
感谢那些无私分享的美食博主。
林凡下笔流畅,字迹算不上顶尖书法,却也清晰有力。
他写得很专注,仿佛沉浸在另一个世界。
刘福贵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伸长了脖子,试图看清纸上的内容。
他越看,眼睛瞪得越大,脸上的表情也越发精彩。
从最初的好奇,到中途的惊疑,再到最后的难以置信与隐隐的激动。
这些写在纸上的步骤,有些他看得懂,有些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但他能感觉到,这绝非胡编乱造。
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细节,那对火候、调味近乎苛刻的要求,无不显示着其背后蕴含的精妙技艺。
终于,林凡停笔。
他将写满字的几张纸,轻轻吹了吹墨迹。
然后,他将这些纸推到了刘福贵的面前。
“刘老板。”
林凡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
“你要的真东西,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