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过那本厚厚的手抄本,秦思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
"《易》重象数,《书》考政事,《诗》达性情,《礼》明秩序,《春秋》寓褒贬
"
正午用膳时,秦思齐独自躲在藏书楼后的石凳上,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研读陆明会的笔记。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齐哥儿!果然在这儿!
"
李文焕提着食盒兴冲冲地跑来,林静之紧随其后。这两位好友如今仍在蒙学堂,但每日午休都会来找秦思齐。
"甲班的大才子,怎么吃这个?
"李文焕不由分说地抢过秦思齐手中的杂粮馍,换上食盒里的红烧肉和米饭,
"我娘特意让厨房做的,说是补脑子。
"
李文焕又取出一卷书:
"你要的《大丰律》,我从父亲书房偷借来的。
"秦思齐如获至宝,连忙接过那本蓝布封面的厚书。甲班下月要学判语,他正愁无处查阅律法条文。
"这这是
"翻开书页,秦思齐愣住了。书中夹着厚厚一叠手稿,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案例判词,有些地方还有朱笔批注。
"我爹的判案笔记。
"李文焕得意地眨眨眼,
"怎么样,够意思吧?
"
秦思齐手都有些发抖。这些可是一位现任通判的实务记录,比干巴巴的律法条文珍贵百倍!他刚要道谢,林静之又递过一个包袱:
"还有这个。《刑案汇览》和《名公书判清明集》,我从叔父那儿讨来的。
"
捧着这些珍贵的资料,秦思齐喉头发紧。他知道,以自已现在的境况,根本请不起一顿像样的酒席答谢这两位好友。
"大恩不言谢
"他深深一揖,
"他日
"
"少来这套!
"李文焕一把扶住他,
"真要谢我,就教我写判词。我爹说了,下次月考再不及格,就断我的月钱!
"三人都笑了起来。这一刻,秦思齐感到友谊,无论前路多难,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下午的课程是判语写作。刘夫子给出一个案例:
"甲借乙钱百贯,立券为凭。逾年,甲贫不能偿,乙讼于官。如何判?
"
学子们纷纷提笔作文。秦思齐先翻出《大丰律》中
"钱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