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爹爹大可不必如此想。真正认识咱们的,必不会在意这些,不是真心的,想算计咱们的,即便女儿没有做这件事,他们一样会鸡蛋里挑骨头,何必在意别人的嘴边里生活呢?那样会很累的。”
“玉儿说的是,咱们家玉儿心胸豁达、能想得开就好。不过,道理是人人都懂的,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为父也不希望玉儿成为别人的谈资。”
“以后玉儿会小心的,能忍则忍。”
“为父说的,并不是让玉儿如此。某些时候,别人语言上的挑衅,任她们自言自语,咱们不理她们就是了。即便回敬,咱们也不一定非要现场就动手。她们言语刻薄,旁人一样看得见。咱们是人,没有必要跟那汪汪叫的牲畜计较。”
“嗯。”黛玉回答之后,又在心里补充:爹爹你的意思是让我私底下再让她们出出丑、或难堪吧?
黛玉打了人之后,就想到了后果。
这不,第二天让人出去探听,就打听到好几家的人在说头天在贾府发生的事情。虽然人家没指名道姓的说的。不过当天去的人都知道话题里边的人是谁。
当然,传话的地方,正是出自治国公府邸的下人。
另一边,却也有人把事实的真相传出来,一时间,治国公的孙媳妇连累娘家姑娘都被人带上一个言语刻薄的名声。
并不是每一个特别是那些出身跟黛玉相似的人家,更是不喜那一家人。
对黛玉不利的言语,自然是那些和治国公一般的人家。
那种口水战,黛玉也只是听一次就过了,至于事情的发展涉及什么?她根本就懒得理会,也没时间去理会。京城里的事情多的是,这些个小流言,第二天估计就没有了,她花心思去理那些做什么。
长居林府的赵青皓,家里的事情让他回去快速的解决了。现在,他已经单独分府出来。
他本是打算每日白天到林府习武,晚上回自己家的。而后,因为林府收留那些孤儿也住在林家。他们的每天除了习武,也跟先生习文。
赵青皓以前不过跟母亲开蒙习了三百千,母亲去世后,他只能自己关在自己的院落看母亲留下的书、识字。根本就没有机会跟先生学过!
如此,他自己也愿意在林府住宿,跟其他人一样,文武皆修。
这一个冬天,似乎特别的冷。才进十一月,就下了一场大雪,把大家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突如其来的雪,让没有准备的人们,遭受了不少的罪。特别是那些一些来不及修缮房屋百姓,被雪给压垮了屋子。好在是白天,若是晚上,不知道要有多少人遭受这样的灾难。
为了查看百姓们是不是遭灾,皇上派了不少人去京城周边查探。
黛玉也让人去查了自家的庄子和周边的佃农。这几年,田庄上的收成,他们家极少卖出去,所以说,他们家林家是屯了不少粮的。不管怎么说,家里有粮心不慌。
这会儿让人去查看,若是受灾的百姓多不多。若是需要,设粥棚施粥什么的,他们家也会和其他人家一样做得到的。
去自家庄子上查看的人回来禀报说,他们家庄子上的屋子、佃农的房屋、周边村民的屋子,都很好、没有受灾。不过远一些的,还是有些年久失修的屋子被雪压倒,好在没有人死亡。
房屋没事的,大伙儿则忙着打扫屋顶的雪,各家各户家里也都有存粮。
林家本来租子收的就是最低的,那些佃户可不就因为这样、日子好过多了?而且,林家每年都会派人去检查一下他们的屋子。他们庄子周边的佃农、村民,若是发现了谁家的屋子年久失修的,都尽量的帮一帮他们。
以至于林家佃户对自己佃的田地种起来,也是很细致。收成也比别人家的要高一些。
城里,大家的生活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大雪而有什么变化。
操心的是住在宫里的皇上!要知道,今年雪来得早,如果闹雪灾的话,周边或许问题不大,但是北边的边界百姓或许就要遭殃了。
要知道,冬天太冷,鞑靼人的牛羊若是被冻死,他们没了粮食,就会抢边境百姓的粮食、甚至杀了边境的百姓。他做为皇上,能不担心吗?
边境将士的粮草也是个问题。别看国库里收回不少的银两,就算他发放了银两去救灾,银两也不一定能全部送到灾民的手里。
皇上不是不知道那些人弊病,却又不能一下把那些贪官污吏一下全抓了。这种时候,他应该能来个杀鸡儆猴,或许,抄几个贪官的家,就能得到足够救灾的银两了吧?
雪,一下、就下了足足七天!
在下到第四天的时候,开始有灾民向城里来了,只是来的人不多。毕竟,前几年都风调雨顺的,百姓的日子也过得不错。只是少部分的灾民进城,皇上便已经开始警惕了。
因为人来得不多,好些人家又都设粥棚施粥,吃的是有了,只是没有住的地方。
皇上召集了大臣进宫商议怎么安置那些个灾民。
大家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