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本就是文风最盛,人才辈出者,如过江之鲫一般。
他一无名师教导,二无丰厚家财助他上青天,三无权贵看中他,他读了二十多年书了,只是一个童生,连秀才都不是。
就在张阳仁快要绝望时,他得知贾琮贴出来的告示。
一开始,这个张阳仁就已经动了心思了。
只不过,他的老母亲知道这件事后,硬是不让张阳仁过去。
用张阳仁老母亲的话说,苏州城都说这个忠勇伯活不长,所以她不想自己的儿子冒这个险。
张阳仁重孝,所以没办法,只能听从老母亲的话。
可是当贾琮贴出要为幕僚举荐为官后,张阳仁终于是忍不住了,哪怕有老母亲的阻拦,他也不从了。
贾琮给出来的诱惑太大了,大得让张阳仁知道这件事后,当天夜里就偷偷地离开了家,来到了府衙门口。
当张阳仁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府衙门口后,看到门口一幕后,便是一呆。
来的时候,张阳仁以为,他会是第一个最先到的人。
可到了之后,才看到,府衙门口已经呼啦啦一大群身着儒衫的读书人了。
甚至,张阳仁还看到头戴方巾的读书人。
而方巾只有秀才能戴,连秀才都急着过来了。
看到这一幕,张阳仁原本激动的心,彻底平静下来了。
同时,他的心中多出了一丝忐忑不安,他能被忠勇伯看重吗?
步伐有些沉重,靠近了府衙门口。
到了人群附近后,张阳仁就听到了议论声。
“这忠勇伯可是国公之后,原以为这样的子弟,定是饱读诗书。
可看着告示上这句大白话,简直有些粗鄙不堪。
也是,难怪忠勇伯要找幕僚,这一看就是手底下没有读过书的人才。”
“什么成功应聘者,什么享受举荐,简直太白了。
如果我是忠勇伯的幕僚,定然会这么写。”
《幕府膺选之士,得蒙本爵保奏于朝,量才擢用!》
“这才平仄押韵,文字流畅嘛!”
“刘兄不愧为秀才,果然大才……”
这群读书人,还真是时时刻刻不忘记摆弄自己的文采。
就连贾琮这句大白话,都得抓住机会,点评一下。
张阳仁听到这些话后,没有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