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越来越像个皇帝模样了,或者说他们朱家人都是天生做皇帝的料?朱祁镇变得愈加阴郁,眼神却是越发的平和。我时常想到这两兄弟都会恍惚,多好的孩子,沾染至高无上的权利之后都变成了另一个人。
今天是景泰八年元宵节,我站在自己的小院中,披着一件皮裳,雪很大,这几年我除了每月去看一次朱祁镇,基本上不踏出自己的院子,朱祁钰对我越来越放心,监视我的锦衣卫跟东厂的番子也逐渐撤走,相应的,给我的钱粮也不足最开始的十分之一,导致我现在不得不自己种些瓜果蔬菜才能勉强度日,如果不是容貌依旧年轻的话,早就是一个合格的老农了。
朱祁钰一直以来对我的容颜不改很感兴趣,番子除了监视我是否与朝臣有多的接触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暗中观察我是否在修行长生不老之术。
景泰六年太子死于伤寒,对朱祁钰的打击很大,又因为他长期服用丹药,早已没机会再生一个孩子,皇帝无后继,那这个位置就不那么的稳定,尤其是南宫还有一个正值壮年的太上皇,所以他对朝堂更加的高压,官员稍有不慎便会遭重罚,宫墙内的气氛压抑,连带着京郊的空气都像结了冰。
听说于谦坚定的站在朱祁钰这边,我心中暗叹,于谦终究还是踏入了这个旋涡当中。
城内放起了烟花,我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紧了紧外袍的领子,转身准备回到屋里,这世界的喧闹已经吵了我这么多年,不想再听了。
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我疑惑的看过去,大过年的,谁会来这地方?
马蹄声裹着雪粒由远及近,三匹健马在院外急刹。石亨翻身下马,黑色斗篷上溅满泥雪,腰间未佩刀,却别着块虎头令牌"李公,"他扯开领口,露出锁骨处新烙的火印,"今夜子时,南宫有变。"
话音未落,徐有贞从马背上解下捆扎严实的油纸包,展开竟是半卷《推背图》,泛黄的纸页间夹着朱祁镇的密信:"先生曾言,天命无常。"字迹被汗浸得发皱,却仍透着狠劲,"如今该让朕那弟弟看看,什么叫天道轮回。"
我望着他们腰间若隐若现的火铳引信,想起朱祁钰不久前刚下的禁令:"私藏火器者,诛九族。"石亨凑近时,我闻到他身上浓重的硫磺味——这是要在烟花声中动手。"于谦呢?"我攥紧门扉,铜环上的冰碴扎进掌心,"他镇守的德胜门。。。"
"于大人前几日重病,如今卧床难起,闭门了。"徐有贞冷笑,袖中滑落张纸条,我接过来,上面是被朱祁钰驳回的立储奏折,"皇帝要立襄王之子,却不知,襄王的船队三日前就被劫了。"
雪突然下得更急,远处城楼传来梆子声,卯时三刻。石亨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朱祁镇的旧冠冕,金线已褪成灰白:"李公当年教陛下读《春秋》,可还记得大居正?"他的眼神在雪夜里发亮,像极了保卫战时守在城头的模样,"如今太上皇复位,才是正理。"
我攥着冻僵的手指,望着石亨锁骨处狰狞的火印:"这几年百姓刚吃饱饭,你们就非要搅得天翻地覆?"话音未落,徐有贞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背上纵横交错的鞭痕
"李公看看!这是上个月都察院的廷杖,说我妄议朝政!"他的声音混着风雪,"武将的铠甲被熔成铜钱,边关将士冻死在城墙根,皇帝却给文官们修了二十座牌坊!"
石亨猛地捶向门框,木屑混着冰碴飞溅:"英国公的亲族流落四处,活活饿死,张懋的侄女被送给鞑靼人和亲!李公,您躲在这小院种瓜,可知道朝堂上天天有人喝人血?"他从怀中掏出半截断箭,"我们等这一天,等了整整七年!"
寒风卷着雪粒灌进领口,我下意识打了个颤,徐有贞将《推背图》塞到我手里:"愿为前驱,死不旋踵"。远处的烟花炸开,红光映在他们脸上。
"我老了。"我把旧冠冕推回去,掌心的老茧硌着冰冷的金线,"你们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但告诉太上皇。。。"话未说完,石亨突然单膝跪地,虎头令牌重重磕在冻土上:"李公,陛下说了,若您不亲眼看着他复位,"他的声音低沉如雷,"于谦的药罐子里,可有的是文章。"
雪片扑进眼里,刺得生疼。我望着他们腰间藏着的火铳,想起朱祁钰书房里堆积如山的弹劾奏章,想起于谦病榻前落灰的火铳图纸。梆子声再次传来,卯时四刻。徐有贞像个哆啦A梦一般,又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块带着牙印的枣糕——那是朱祁镇在南宫时,用我送去的枣子做的。
"子时三刻,东华门。"石亨起身时,斗篷扫落门楣的积雪,马蹄声渐远,我攥着枣糕站在原地,甜味混着血腥气在舌尖散开。远处宫墙的轮廓在雪幕中若隐若现,恍惚间又看见朱瞻基临终前溃烂的伤口。
当我到达东华门的时候,大门铜钉上还沾着新鲜血迹。宫墙内传来此起彼伏的呵喝声,提着灯笼的禁军如同一群移动的鬼火,将整条御街照得忽明忽暗。朱漆大门洞开,门槛上横七竖八躺着几具尸体,鲜血在雪地上蜿蜒成河,凝结成冰。
皇宫鼎沸人声,我踩着粘腻的血迹步入奉天殿。朱祁镇端坐在龙椅上,明黄龙袍上还沾着些许尘土,腰间却已系上象征皇权的玉带。石亨等人簇拥在丹陛之下,个个面红耳赤,徐有贞手里还攥着染血的诏书,嘴角挂着癫狂的笑意。
"先生来了。"朱祁镇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森冷。他抬手示意,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若非先生当年教导,朕今日焉能重登大宝?"他的目光扫过我腰间空荡荡的佩刀位置,"只是先生似乎来得迟了些。"
我望着阶下群臣,看见几个熟悉的面孔正被禁军押解着经过。朱祁钰的亲信们披头散发,官服上沾满泥浆,其中一人正是曾弹劾武将最狠的御史中丞。他与我对视的瞬间,眼中满是惊恐与不甘。
"于谦何在?"我听见自己沙哑的声音。
石亨上前一步,铠甲碰撞声清脆刺耳:"于大人重病在床,未能亲迎圣驾。"他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捧着个木匣疾步而入。
"启禀陛下,在于谦府中搜出这个!"木匣打开,里面是尚未完成的火铳图纸,还有张字条,上面写着"改良火器,以备边患"。朱祁镇盯着字条冷笑,指尖划过龙椅扶手的蟠龙纹:"好个以备边患,你们都学学,这才是重臣,哈哈,来人,将于谦即刻下狱!"
我握紧手中早已冷透的枣糕,殿外的风雪越发猛烈,将奉天殿的烛火吹得明灭不定。恍惚间,我仿佛又看见朱瞻基、朱高煦、张辅、于谦。。。这些人一个个在眼前闪过,最终都化作了权力祭坛上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