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我们最近在整理修复的,一些地方窑口的民窑瓷器,东西不贵但对研究地方瓷窑史很有价值。”
张泉点点头,心里门儿清。
这是在给他上课,也是在提醒他,古玩这行,除了市场价值,还有更深厚的学术价值。
杨教授把他带进一间明亮的研究室。
里面已经有几个人了,三男一女,有中年也有青年,都戴着眼镜。
“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常跟你们提起的神眼张,张泉。
“这几位都是所里的骨干,小李,小王”
几位研究员礼貌地点点头,但眼神里更多的是审视和好奇。
一个年轻人推了推眼镜,目光在张泉那身普通的t恤牛仔裤上扫过,嘴角微微撇了一下。
“神眼张”这个江湖匪号,在他们这些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耳朵里,多少有点刺耳。
张泉知道,这是人之常情。
他谦虚地笑了笑,没多说话。
真正的尊重,不是靠嘴巴说的,是靠实力挣的。
“正好大家都在。”
杨教授拍拍手,“省博最近要搞一个明清书画特展,我们这边帮忙掌眼。”
“有几件东西争议很大,小张你也来帮着看看?”
来了。
真正的考验来了。
张泉心里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杨教授您太客气了,我就是个野路子在各位老师面前班门弄斧了。”
杨教授哈哈大笑,领着众人走到一张铺着蓝色丝绒布的长桌前。
桌子中央,放着一个青花瓷盘。
盘子画工精美,龙纹矫健,青花发色沉稳,底款写着“大明成化年制”。
“就是它。”
一个中年研究员扶了扶眼镜,开口道,“我认为是成化本年的官窑器。”
“无论是器型、龙纹画法还是青花的发色,都符合成化朝的特征。”
另一个年轻点的立刻反驳:“王老师我觉得不对。”
“这釉面太亮了,有点贼光象是后仿的。”
“而且底足的修胎方式,感觉更偏向康熙朝。”
两派人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争论不休。
杨教授笑眯眯地看着,不说话,最后目光落在了张泉身上。
张泉没急着上手,只是静静地看着。
他集中精神,双眼微微一凝。
透视眼,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