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结束,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意味着一场狂欢的序幕。
撕碎的书本如雪片般从教学楼上飞下,压抑了三年的呐喊响彻云霄。
然而,对于贺凡来说,这只是一个阶段的落幕。
回到家时,贺建国和张兰正在客厅里坐立不安。
电视开着,声音却很小,他们的注意力全在手机上。
看到贺凡进门,夫妻俩立刻迎了上来。
“考完了?感觉怎么样?”
“都挺好。”贺凡把书包放下,回答得云淡风轻。
贺建国指了指手机屏幕,脸上是一种混杂着骄傲、担忧和茫然的复杂神情:“小凡,你再看看这个。现在不光是新闻,连一些大学教授都都在讨论你的那篇文章。”
贺凡凑过去看了一眼。
热搜榜上,关于他的词条己经有了好几个。
每一个都吸引了海量的点击和讨论。
他甚至看到了那个关于他在理综考场睡觉的偷拍照片,果然也成了热门话题,标题是学霸的从容还是学渣的放弃,下面的评论区己经为此吵翻了天。
“这些,都在意料之中。”贺凡的平静,让贺建国夫妇感到有些不真实。
“你就一点不激动?”张兰忍不住问。
“为什么要激动?”贺凡笑了笑,给父母倒了杯水,“一篇文章而己,先吃饭吧,我饿了。”
他这种超乎年龄的镇定,反而让贺建国和张兰冷静了下来。
是啊,再大的风浪,现在也只是网上的喧嚣,日子还是要过的。
饭桌上,贺凡吃得很香,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但他的大脑,却在飞速地规划着接下来的路。
他知道,当高考成绩公布,当那篇《蜀道难》被官方证实并公开时,将会掀起怎样一场滔天巨浪。
届时,他将彻底从一个网络红人,变成一个被符号化的文化现象。
无数的橄榄枝会递过来——顶尖大学的特招,各大媒体的专访,甚至可能还有文化机构的邀请。
这对他而言,是名,也是一个巨大的光环。
但光环之下,亦有阴影。
他必须想好,如何利用这第一波声望,为自己铺设一条最稳固,也最符合他长远规划的道路。
仅仅成为一个文学名人,并非他的终点。
这个世界贫瘠的文娱土壤,才是他眼中真正的宝藏。
与此同时,省招生办的一间高级别保密会议室里,气氛严肃。
几位省内教育系统的主要领导,正围坐在一起,在他们面前的大屏幕上,显示的正是贺凡那篇《蜀道难》的扫描件。
“各位都看过了,也了解了外面的情况。”
一位头发花白的领导率先开口,声音沉稳,“阅卷组那边,陈敬之教授领衔,给出了满分,并且联名上书,建议我们对这篇文章进行破格宣传。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
这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从文章本身来看,其才华毋庸置疑,惊艳绝伦。
但从“高考”这个体制来看,如此高调地去宣传一个考生,一篇作文,史无前例。
这会不会引起“不公平”的争议?会不会对其他考生造成影响?
一位副手沉吟道:“领导,文章确实是好文章,百年难遇。但舆论己经炒得这么热,我们官方再下场,恐怕会火上浇油。我担心,会捧杀这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