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十点整。
无数关注着“蜀道哥”事件的网民,仿佛心有灵犀一般,齐齐涌入了川蜀省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和微博。
他们都在等待。
等待一个官方的宣告,等待一篇传闻中“神作”的现世。
服务器的运维人员严阵以待,流量监控图上的曲线,从九点半开始,就呈现出一种近乎垂首的恐怖拉升。
十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一篇名为《关于2024年高考优秀作文<蜀道难>的表彰通报》的红色置顶文章,准时出现在官网首页。
文章不长,言辞恳切,先是肯定了本届考生的整体水平,随后笔锋一转,重点表扬了考生贺凡及其满分作文《蜀道难》。
通报中写道:“该文立意高远,气势磅礴,以汪洋恣肆之笔,写蜀道之险峻,抒家国之情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开阔的胸襟格局,经阅卷组全体专家一致认定,给予满分。”
而在通报的下方,附上了一张高清的作文原稿扫描件。
就是这张图片,在被上传到网络的一瞬间,仿佛引爆了一颗信息时代的核弹。
等待己久的网民们,如同决堤的洪水,疯狂涌入。
服务器仅仅坚持了不到十秒钟,便在一阵悲鸣后,干脆利落地崩溃了。
官网页面,变成了一片冰冷的“404notfound”。
但这己经无法阻止《蜀道难》的传播。
无数手快的网友早己将图片保存下来,并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一切渠道,向整个互联网世界扩散。
起初,人们只是被那句早己火遍全网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吸引。
但当他们静下心来,一字一句地读完整篇文章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从“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惊天一叹,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霸气,再到“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悲悯情怀。
整篇文章,奇、险、壮、悲,各种情绪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那半文半白的笔法,非但不显生涩,反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跨越时空的古韵与沧桑。
互联网上,出现了短暂的失语。
平日里最活跃的“键盘侠”们,此刻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评价。
良久之后,评论区才被海量的、发自肺腑的赞叹所淹没。
“我跪着读完了这真是一个高中生写出来的东西?我的天!”
“之前光听那一句,觉得是霸气。现在看完,只觉得是史诗!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条险峻的古道!”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两句写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种高处不胜寒的窒息感,绝了!”
“这己经不是作文了,这是艺术品!应该全文背诵!”